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随着电能替代工程的大力推进,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日益增加。2016年5月国家出台的“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将十三五期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目标设定在27%,因此,电力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电力需求的增加,必然对城市的电力供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已经出现供电紧张的地区。如何合理安排供电计划,成为很多城市已经或者即将面临的一项挑战。
从传统来看,供电计划主要从供应端入手,或者是增加和扩建本地发电能力,或者是增加外调电力,不管哪种方式,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和时间,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还可能需要对电网容量进行扩充,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持续时间短的尖峰负荷。相比较于传统的供应端,近年来需求侧资源颇受关注,并且已经展现出媲美供应侧资源的实力和能力,成为满足城市用电需求、缓解高峰负荷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电力需求侧资源的前世今生
电力需求侧资源,源于电力需求侧管理这个概念,是指从调节电力需求挖掘出来的各种电力资源。电力需求侧管理,顾名思义,是从电力消费需求端入手,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电力负荷削减、平衡电力供需的目的。该理念最早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不断得到发展,并逐渐引起国家和地方层面的重视。从2010年底开始,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政策与规定,并积极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初,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通过实施节能改造、提升能效等措施,实现永久性的节电效果,即通过构建“能效电厂”,提供虚拟的电力供应,从而实现等同于常规发电厂的功能。
近年来,需求响应逐渐成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一个特色,它是指用户对价格或者激励信号做出响应,在给定时间内改变正常电力消费模式,或将用电负荷转移到其它时间段,从而起到平滑负荷曲线、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系统灵活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需求响应起到的等同于备用电厂的功能,在电力紧张的时候发挥作用、缓解电网压力。
最新趋势是,需求响应结合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具有多种效益和灵活性,不仅可以在峰荷时段降低负荷,还可以在谷荷时段增加负荷,同时可以保证提供绿色电力,符合国家提出的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目标。
需求侧试点工作卓有成效
2012年中国启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并确定北京、苏州、唐山和佛山为首批四个城市。这四个城市在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积极筹划方案、落实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仅实现了预定的负荷降低和转移目标,还培育了电能服务市场,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和经验的推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14年,上海市成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定的中国首个需求响应试点城市。研究分析显示,上海市需求响应资源的市场潜力巨大,2030年可达到250万千瓦,为该年预期峰荷的4%,同时可实现8.112亿元人民币的收益。
在需求侧城市试点工作的推进中,发现传统需求侧资源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电网高峰负荷、削减负荷峰谷差,同时确保系统具有充足的灵活性。研究报告显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可缓解上海市电网调峰压力,并在消纳外来水电的假设下,带来每年减少燃煤2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50万吨的环境效益。
发展需求侧资源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在政策执行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发展需求侧资源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挑战,包括资源价格的确定、资源调度平台的建立、实施人员能力的提升,等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需求侧资源的发展,需要在完善电力市场过程中予以重视和考量。
同时,发展需求侧资源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国家层面出台的电力体制改革文件,突出了电力需求侧资源的重要性,要求城市试点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电力应急机制。地方层面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挖掘城市需求侧资源在削减、转移负荷方面的潜力和能力,为城市电能供应提供多种选择。从国家政策,到地方试点,都为电力需求侧资源的大力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因此,对于城市来说,需求侧资源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还有很大的灵活性,应在城市电力资源规划中予以优先考虑。电力需求侧资源,正逐步以一种可持续、绿色、经济的方式,成为满足城市电力需求、替代传统电厂的灵活性电力资源。(作者分别系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区副主任、研究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