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wall要进入中国,到底还面临着哪些问题呢?
首先是国情和消费观念的问题。
欧洲和北美有相当比例的家庭住的是独门独户的House或者联排TownHouse,光伏智能屋顶的普及率也比较高,而且对供暖和能耗的要求普遍比较高,加上欧美普遍较高的环保意识,Powerwall在欧美应该市场不小。
但是放眼寸土寸金的中国大地,再加上大量的农村家庭,3000多美元的电池配上一套光伏电池智能屋顶系统,价格过于昂贵。同时,Tesla的自发电+电池存储的模式在电力波峰波谷有价差的欧美国家可以吸引到不少用户。但是,中国目前的峰谷差价还不是很成熟,针对普通居民用户也没有专门的补贴,削峰填谷实际操作起来仍然有诸多实际困难,普通家庭用户依然缺乏购买动力和使用热情。
其次,问题在于“脱网”是否能够实现。
有电网工程师表示,“在特斯拉的蓝图里找不到大电网的位置。利用“太阳能+电池”形成一个独立的家庭小电网、脱离大电网(“脱网”,GridDefection)而独立运行这一新概念正在慢慢成形。很多特斯拉的拥趸者认为一旦特斯拉的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建成后,电池制造成本将大幅下降,摆脱大电网这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陈旧产物将指日可待;作为一个大电网工程师,模模糊糊的直觉是脱网不太可能,但特斯拉网站上那被涂上灰色叉圈的电线塔确是清晰的印在脑海深处。”
经过计算,跟电网说再见之后,太阳能发电和居民用电的不匹配就必须完全由电池来平衡。如下图所示,相比居民用电明显的季节效应(夏季四个月用电量占全年用电量的65%),太阳能发电的季节效应十分微弱,这意味着需要极大容量的年循环版电池来进行长期的电力电量平衡。这个结果也否定了业界原本很流行的一个假设:“太阳能+电池”脱网供电系统的瓶颈在遇到多个连续的阴雨天。
基于每小时的“电源-负荷”差额分析显示,电池累计充放电的年高峰、低谷分别为1970度(充电)和-700度(放电),这意味着在理想电池充电深度(SOC,0%~100%)的情况下,需要2670(1970+700)度容量的电池才能实现长期脱网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