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当传统模式遇上互联网,会碰撞 出 怎 样 的 火 花? Opower公司用自己的成功实践告诉世人:这会是一个颠覆的时代。这家由哈佛两位校友(Dan Yates 和 Alex Laskey)于 2007 年创办的企业,利用互联网思维,成功地在传统公用事业领域掀起了一股旋风,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一贯接受的节能倡导,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能源软件服务公司。
作为一家风头正劲的能源服务公司,Opower 公司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软件,对售电公司提供的能源数据以及其他各类第三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进而为用户提供一整套适合其生活方式的节能建议,帮助售电公司建立更稳定的客户关系并实施需求响应。
Opower 的实践是大数据应用的经典案例,更是“互联网 +”在能源领域的绝佳融合。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无需安装任何智能设备便可得知家庭的用能情况,而更高明之处在于每一个用户都可以看到邻居们的用电账单,从而形成对比,促进节能行为,这本身便是行为科学在能源领域的跨界融合。
行为科学的跨界融合
用户行为科学揭示。人们对传统的节能降耗方案,诸如节省家庭电费、节约能源拯救地球等道德说教普遍缺乏兴趣,此类节能倡导收效甚微,而邻里之间的用能比较和竞争却常常能有效地激励用户,从而实现很好的节能效果。
Opower 的两位创始人从公司创办之初就深刻明白传统节能倡议的低效,他们更加知道要想让 Opower 的分析结果化作人们的节能行动,不仅需要精确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更需要融合行为科学的算法。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Opower 的两位创始人力邀当时在斯坦福大学教商业和心理学的教授 Robert Cialdini 加入公司成为首席科学家,Robert 最为人所知的著作便是曾经风靡商界的畅销书《影响力:说服的心理基础》,这本书在全球销售了 300 万册,而且一版再版。Robert 把全新的“动态价格调整机制”引入到了 Opower 的基于社区的用户数据分析中,而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每个用电的家庭将第一次有机会与邻居比拼用电量。此后,每个投入应用的解决方案的形成,都离不开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Opower 所提供的节能方案非常简单,“如果你知道你的邻居比你节电,这就是你节电的动力。” Opower 首 席 科 学 家 Robert 告 诉 世人,这便是人们节能的最直接动力。基于这样的逻辑,Opower 提供的账单非常直观和可视化,注重用户体验,以感性的方式向用户展现家庭用能情况,并以柱状图等形式对用户家中制冷、采暖、基础负荷以及其他各类用能等用电情况进行分类列示,以鲜亮的图表呈现方式让用户对自己的用能情况一目了然。当然,这份账单最核心的部分是,它还有相近区域内最节能的那 20% 用户耗能数据——即所谓的邻里能耗比较,紧随其后的便是建设性的节能方案,这样的设计逻辑让人们的 “节能意识”化作“节能行动”成为现实,这便是 Opower 公司的独到之处。
除此之外,Opower 充分挖掘行为科学的内涵,在用户交互方面的做法也是独具一格。诸如,如果用户采纳了节能建议,效果理想,那公司就会在账单上绘一个“笑脸” 的表情,当然,如果效果不理想,用户收到的就不再是“笑脸”,而是以“愁容”表情取而代之,通过这种“笑脸”“愁容”的奖罚机制,有效地将用户的用电数据输送回 Opower 的数据库,为电力企业下一步的发电和输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Opower 公 司 CEO Daniel Yates 将 其视为“针对电力行业的客户交互平台”,当然它更是 Opower 所标榜的“行为科学理论”的结晶,这也是它的核心价值所在。
大数据搞定一切
毫无疑问,Opower 的分析基础是用户的海量用电数据,但如果你认为它的采集需要用户安装特殊的硬件设备,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实际 上, 这 也 正 是 Opower 另 一 个 值得称道之处:它无需用户安装任何智能设备,不增加任何额外的成本便可得知家庭的用能情况,包括采暖、供冷等各项比例,而这背后是 Opower 公司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一个独特的算法。
Opower 的创始人Dan Yates 和 Alex Laskey 都不认为给每个终端用户的家里安上电力传感器是一个好主意,他们独辟蹊径,仅从电力企业收到的用户行为波动数据来分析用电特点。Opower 公司从所服务的公用电力公司取得大量的家庭能耗数据,整合房龄信息、周边天气等数据,运用自己的家庭能耗数据分析平台,进而分析出家庭的详细用电情况,建立家庭耗能档案,并与邻里的能耗数据进行比较,通过综合分析提出节能建议。
具体而言,Opower 会将海量和分散的数据集导入到同一系统中,这些数据既包含了结构化数据也包含非结构化数据,并根据基于历史数据建立的规则进行检验和清洗。此外,Opower 公司会将收集到的数据集中存储于用户数据仓库,运用 Opower 公司独特的算法,为电力公司统一展示用户属性、行为和趋势,在计算分析过程中,可对用户、电表数据和负荷特性等进行分类识别,对用户电费账单进行预测,对电表特性进行分析。该计算分析具有大数据特性,计算结果可以被优化和精细化。同时,计算分析中以已经获取的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多类型用户数据和电表数据作为计算基础,从而可对用户进行实时分类,针对每个用户分析出其个性、心理和行为特点。
Opower 公司的行为简化出来便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反馈数据”。而以数据分析结果作为最终输出的商品,其数据收集得越广泛、越精细,分析出的结果也会越精确。
毋庸置疑,Opower 公司的数据分析正是得益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为 Opower 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10 年,OPower 服务的用户数约 100 万户,2013 年 便 达 到 3200 万 户, 每年分析的电表数据达到 1000 亿个,而目前,Opower 公司数据仓库储存着超过 7000 万用户的数据和每年超过 4000 亿条的电表数据。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Opower 公司的成功充分证明:只要行动正确,任何孕育中的新科技都有机会改变世界。
B2B 商业模式让创业更简单
产品技术的先进最终需要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得以生存于社会,否则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现金流,必定如流星一般不能长久生存于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
Opower 公司从一开始的自我定位就是 “公用事业云计算软件提供商”,并把目标瞄准公共事业客户。
根据它的定位,Opower 公司尽管是为终端用户提供节能服务,把消费者的相关数据提供给供电商,并且把能源使用情况设计成易于打动人心的方式寄给消费者。但是,显然,Opower 公司并不是 B2C 模式(企业对终端消费者),而是 B2B 模式(企业对企业),它的付费对象是公用事业企业。由公共事业企业购买其软件,并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用时下一句很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然后让猪来埋单。
对于一个初创公司而言,B2B 模式实在是利大于弊。与直接面对庞大的终端用户而言,B2B 模式意味着较少的营销投入和更短的回报期,公共事业单位的数量远少于终端用户,至少初创公司在公关上要省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当然,公用事业企业之所以愿意购买其软件,是因为 Opower 公司不遗余力地为公用事业企业的用户提供节能服务,因而,在电力需求高峰期,如果其用户能够降低用电需求,会对电网稳定性带来重大的经济和运营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 Opower 公司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指导公共事业企业更加“智能”地发电和输电。
此外,由于美国政策的特殊性,一些州诸如加利福尼亚州对能源消费实行严格的管制,基于此,当地政府一般都强制要求企业帮助用户降低能耗,这也是 Opower 公司存在的意义与市场所在。
另外,Opower 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帮助用户节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减少能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全球变暖。这在当下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同话题之时,尤显意义重大,而这恰恰是当初两位创始人成立 Opower 公司的宗旨:致力于有意义的事业!
联姻巨头,借力打力
任何一次创业都是艰辛的,要么在红海里厮杀,要么在蓝海里探索。在传统行业“互联网 +”浪潮下,“互联网 + 能源”这条貌似蓝海的道路上,其实也是危机四伏, Opower 公司同样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发展危机。
Opower 公司成名于数据分析,但恰恰也被数据分析所耽误。正应了那句话:你最擅长什么,就一定会执着于什么,然后为其所伤。也可谓:成也数据,败也数据。
它的“成”是因为无需智能设备就可以分析数据;它的“败”则是因为过于痴迷于数据算法,而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一个在 2010 年为用户节省电费的低成本算法,可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 2015 年乃至未来“智能家庭硬件”大爆发的世界。
尽管 Opower 公司对它的数据算法充满信心,但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稍不留意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彼时,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数据分析软件公司开始加入这个行业,以及随后出现的智能手机和各种物联网家庭传感器的普及——前有 Solarcity 大举扩张光伏一体化家庭用电管理,后有 Google 收购 Nest 搭建智能家庭管理硬件——电力大数据分析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Opower 公司慢慢丧失了市场的关注,其股价一跌再跌,2014 年上市时 23 美元 / 股的价格,最惨的时候已经跌到了 6 美元 / 股,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市值蒸发了 3/4。正是这种残酷的竞争,让 Opower 痛定思痛,开始寻求转机,并认真思索自己真正独特的价值。
尽管外界对这个“有点落伍” 的电力互联网公司越来越不看好,但是 Opower 公司仍然有它的价值:独到的算法以及遍布全球的电力企业客户网络。这让同样做数据库分析的 Oracle 公司另眼相看。
经过短暂的接触后,双方火速联姻。2016 年 5 月,Oracle 以 每股 10.3 美 元 共 5.32 亿美元收购了Opower 公司,收购消息发布的第二天,Opower 的股价大涨 30%,这足以说明市场对 Opower 的未来前景仍然看好。
Opower 公司最终看清形势,借助大平台摆脱困境,这虽为无奈之举,但也说明,一个初创的公司需要认清自己的市场地位,不仅要有好产品、好技术,还要有个好平台。在瞬息变化的市场竞争中,既要懂得进退,也要懂得取舍,在必要的时候,更需要妥协以求生存。不管怎样,我们仍然期待着它的后续发展,希望它能继续为我们带来颠覆性的创举!
点评:从“蓝海”到“红海”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双向渗透必将演绎出新的商业世界,能源互联网的出现便是这种双向渗透的新生事物。在当前中国能源加速转型以及电改的背景下,Opower 公司的商业模式有着太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它的成功不仅是“互联网 +”时代中,大数据和云计算在能源传统行业的颠覆,更是数据科学和行为科学对传统行业的一次跨界融合。它的成功再次说明,只要方法得当,跨界融合必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然,挑战与机遇并存。“蓝海”与“红海” 没有绝对的界限,今天的“蓝海”,也许明天就成为“红海”了。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既要保持自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又要紧跟市场的发展趋势。一个“完美”的产品如果不能审时度势,完全有可能被市场出现的新技术、新趋势所淘汰。不要等到市场转身而去时,才抱着手中的“神奇产品”黯然神伤。
最后,一个初创企业最根本的还需要有一个接地气的商业模式,当发展受限时,更需要借助外界更大的力量或者平台,保存实力,实现逆势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