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直流配电网技术
目前配网运行面临的挑战:
(1)分布式能源的高密度接入及充分利用
(2)重要敏感负荷的高可靠、优质供电
(3)提高配电走廊的供电容量
(4)直流及变频负荷用电的需求
国内外现状
9.配电网防灾减灾抗灾技术
(1)灾害预警技术(自然灾害、树木、人为破坏等)
(2)灾害评估技术(网络评估、可靠性评估、资源评估)
(3)系统灾害能力提升技术(抗风防雷等)
(4)救灾资源配置优化和应急保障能力提升技术
10.能源互联网技术
定义:能源互联网是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能量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和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来,实现能量和信息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国防科技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小组
特征:
(1)可再生: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2)分布式:大规模分布式能量收集和存储
(3)联起来:传统上更关注“接进来”
(4)开放性:扁平对等、双向流动、即插即用
(5)融进去:与传统电网融合
11.先进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配电自动化对配电网中的重要设备进行持续监测和自动控制,整合了配电网监测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
先进配电自动化(ADA)包含从重要馈线采集信息的智能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双向通信系统。ADA系统采集并显示电压、电流、有功、无功、设备状态、运行状态,事件日志以及跟配电系统状态有关的其他信息。
其优点是操作员可以很方便地远程控制电容器的接入、断路器的开断以及电压的调节。变电站自动化如果装设了自动开关、重合器、电容器和高级计量装置,可以使电网实现最优重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技术性能,即可以充分地发挥智能电网的功能。
12、智能馈线重合器和继电器
预计到2030年,70%的馈线都将配备智能继电器和重合器。在馈线末端用基于微处理器的继电器和重合器来替换传统的电子机械式的继电保护和控制设备是智能电网的发展必然过程。
智能馈线重合器和继电器的控制设备优点如下:
(1)测量仪器能够持续地对测量值进行监测分析,能及时处理测量信息并计算出有用数据(如到故障点的故障距离)。
(2)能将IEDs测量或计算出的数据通过基于工业标准协议的通信系统传送给外部或者用户。
(3)具有自我检测能力,使得IEDs能够检测自身的内部故障并及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维修。
(4)可存储多种运行方式,可按要求将负荷切换到最佳的运行方式。
(5)功能多样化。比如说,一个继电保护的IED就具有快速过电流保护、自动重合闸、馈线保护,还有测量和监测设备环境的功能,这些功能都集成到一个设备中了,从而减少了设备内部的绕线和控制板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