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一)面临的形势
1.全省经济发展形势。“十三五”期间,全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经过长时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全省一些工业企业开始扭亏为盈,为经济起飞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经济体制经艰难的探索已基本实现运行体制的转轨;全省农产品加工能力十分突出;大量的社会矛盾通过改革开放得到有效的化解。以投资拉动为主要动力增长模式后劲不足,需要转换经济增长模式;以资源和环境消耗为主的扩张模式亟待调整;低层次的产业结构难以支撑全省经济的进一步振兴;低层次、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成本的城市发展方式需进行转变。
2.电力体制改革形势。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配套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改革思路,有利于缓解当前电力体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能够促进清洁能源健康发展,加速民间资本进入电力行业,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我省电力发展趋势。受全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电力装机富裕情况突出。为保证冬季供暖需求,热电联产机组占比较高,省内有限的消纳能力、调峰能力不足和输电通道外送能力受限均已成为全省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如何在中央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形势下,缓解电网窝电压力,保证电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将成为“十三五”期间主要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
1.电力需求增长放缓,电力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2.47%,全社会最大负荷年均增速为2.6%,较“十一五”期间电力需求增速均有明显降低,而电力装机年均增速为5.12%,电力供需矛盾日显突出。2015年,装机已达到负荷的233.9%,装机过剩问题突出,设备利用率降低,电网运行环境较恶劣,电力工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2.电源结构不够合理,调峰压力增大。东北区域电网近50%的水电装机均在吉林省境内,但省内水电装机可自用于调峰的容量有限。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因素影响,供热周期较长,供热机组较多,其中2015年供热机组约占火电装机的73.7%。冬季供热期间,存在机组高峰时段达不到额定容量,低谷时段达不到最低技术出力的问题,电网调峰异常困难。
3.风电装机占比提高,弃风现象较为普遍。吉林省风电资源丰富,已纳入国家九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十一五”以来,全省风电快速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省电力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撑。但受电力规划不协调、系统调峰困难等因素影响,全省风电消纳能力不足,弃风情况较为普遍,风力发电能力被大量闲置。
4.主干网架仍需加强,省间电网输电能力有待提高。吉林省主干电网仅在中部地区形成500千伏单环网结构,全省辐射东西方向的电网结构较弱,部分地区电网供电可靠性较低,存在大面积停电的风险。而随着近期吉林省内外电源项目的大量投产,黑吉省间、吉辽省间电网断面输电能力不足更为突出,有待进一步提高。
5.局部地区电网较为薄弱,供电可靠性较低。全省仍有部分220千伏变电站为单线、单变供电模式,供电可靠性较低、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难以满足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的要求,220千伏电网尚未完全实现分区运行,电磁环网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