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国发〔2012〕2号文件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提高能源发展质量为中心,遵循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培育释放先进产能,做好“煤文章”、打好“能源牌”,加快建成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努力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加大能源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提高贵州能源科技含量,增强能源发展动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理顺能源价格机制,构建有利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能源创新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增强能源创新能力。
坚持协调发展。坚持能源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能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优化能源结构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煤层气、页岩气,提高清洁能源生产能力。实施电力调峰能力提升和天然气调峰能力建设,着力推进能源系统优化。加快分布式能源和智12能电网发展,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等行动计划,显著提高能源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坚持绿色发展。按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快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开发利用,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坚持开放发展。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继续实施“西电东送”、“黔煤外运”工程,加快电网、油气管网互联互通步伐,大力拓展区域市场。加强政府指导,积极支持省间跨区域电力交易,不断扩大省外市场份额,扩大能源开放,放宽准入限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引进力度,培育壮大能源支柱产业,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坚持共享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能源发展,推进配电网建设改造,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小康电的建设,加快城镇天燃气管网建设,实施农光一体化、光伏扶贫工程,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提高贫困地区能源保障能力和电力普遍服务水平,把能源发展与扶贫攻坚、同步小康有机结合起来。
(三)政策取向
注重总量平衡,调整盘活存量、做大做强增量。做好煤炭、煤电等过剩行业存量产能调整,大力推进升级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调整风电、光伏发电发展节奏,优化发展增量,尽快建立和完善煤电、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利用率监测预警和调控约束机制,促进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注重结构调整,加快两个替代,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有效控制煤炭消费,扩大电力和天然气消费,提高城乡生产生活用电、用气普及率,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注重效率提升,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能源信息化水平。全面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培育释放先进产能,坚持去放结合减量化置换替代、安全高效智能机械化开采、清洁集约绿色化利用,坚持安全第一、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最大限度降低开采成本、最大限度延长煤炭产业链、加快火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项目实施,大力降低能源行业物耗水平。推进能源产业和信息化高度融合,能源结构、能源生产与消费、能源布局实现系统优化,提升能源总体效率。
注重环境友好,加大减排力度,提高绿色发展水平。节约开发能源资源,提高集约化开发水平,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煤炭绿色清洁开发利用,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高碳能源低碳发展、黑色能源绿色发展,加大煤电企业污染物排放治理力度,大幅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提升能源领域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注重服务民生,助力脱贫攻坚,提升普遍服务能力。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实施天然气管网县县通、乡镇全覆盖,加快城乡配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在贫困地区安排重点能源开发建设项目,引导煤炭、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油气等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
注重创新驱动,推进技术进步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提高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应用推广一批先进成熟技术,示范试验一批关键技术,集中攻关一批核心技术。在电力、天然气等领域放开竞争性环节市场定价,逐步形成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符合能源发展特性的灵活价格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合理调节能源生产和消费行为、推动实施有利于提升清洁低碳能源竞争力的市场交易制度和绿色财税体系。
(四)主要目标
——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11800万吨标准煤,煤炭消费总量在1.6亿吨左右,全社会用电量1500亿千瓦时左右。
——生产能力。一次能源生产能力1.7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1.9亿吨,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40亿立方米,非化石能源2400万吨标准煤;电力装机6900万千瓦,外送最大电力2080万千瓦,其中“西电东送”最大电力800万千瓦。
——产消结构。煤炭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8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15%,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及其它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3%;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5%,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70%左右。
——系统效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左右,火电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下降到320克/千瓦时,电网线损率下降到6%左右。
——环保低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6%,每千瓦时煤电二氧化硫排放下降20%左右,火电度电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30%左右。
——普遍服务。能源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城乡基本用电和用能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电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实施电能和天然气替代战略,全省户均配电容量达到2.22千伏安以上,县级以上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80%。
——科技创新。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适合贵州实际的能源关键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贵州省能源云”数据资源中心和统一集成服务平台,煤矿机械化、信息化、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
——体制改革。煤矿企业转型升级、油气体制、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适应和引领能源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