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动力电池如何突围“三期叠加”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方建华  2017/6/7 8:18:42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成本占新能源汽车整车四成以上,且与续航里程参数等密切相关。可以说,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已然成为我国能否实现汽车“强国梦”的关键。近些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2015年的“疯狂”,2016年的“纠结”,2017年正面临行业“洗牌”的关键期,政策和市场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影响尤为引人关注。

随着年初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政策的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补贴2.0时代,即所谓“后补贴时代”。补贴额度比2016年退坡约20%,单车地方财政补贴额不得超过中央的50%。按此推算,单车最高可产生4万多元的价格差。同时,补贴门槛大幅提高,普惠性政策转向优胜劣汰,财政资助向市场化激励机制转变。

在“后补贴时代”,对处于整个产业链中游的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开始逐渐走出“温室保护”,局面也随之“变天”。不仅腹背受到夹击,且利润出现萎缩,行业竞争壁垒增高,市场空间变得拥挤。2017年已成为动力电池行业“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即“政策消化期”、“价格博弈期”和“行业洗牌期”。

首先要说的是“政策消化期”。补贴新政首次引入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指标作为补贴门槛和参考标准,对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高于120Wh/kg的按1.1倍给予补贴,对于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系统能量密度高于115Wh/kg的给予1.2倍补贴。这使整车厂以及动力电池企业直接面临改造产品、技术路线乃至生产线的压力。实际上,绝大多数动力电池企业在2017年第一季度已对产品及技术路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包括电芯规格、PACK方案、技术路线等。这些消化政策的措施,进入第二季度后依然在持续。接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很可能还将面临新一轮政策调整,而这同样考验着产业链上的动力电池企业。

第二是“价格博弈期”。对动力电池企业而言,目前,处在产业链上游的碳酸锂、电解液、钴等原材料价格飙升,直接加重了电池厂商的成本负担。而产业链下游的整车企业在诸多压力之下,竭尽所能倒逼电池厂商下调价格,希望把补贴退坡的压力转嫁给电池厂商。在这种“上挤下压”、“双重夹击”的尴尬局面下,动力电池企业陷入与上下游双方的“价格博弈”,这非常值得持续关注。

第三是“洗牌期”。2016年,动力电池产业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局面,表现为优势企业及精铸产品十分紧缺,但低端产品严重过剩。补贴新政的出台以及产业上下游之间的价格博弈,将进一步加剧过剩。在政策、市场、技术、资金等多重压力下,动力电池行业已陷入严峻的“洗牌”期,2017年正是关键的“洗牌”、整合之年,整个行业已开始从“野蛮增长”向有序发展过渡。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落地,“三期叠加”已成为考验动力电池企业能否实现协同发展和多方共赢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场残酷的“淘汰赛”。目前,政策监管层面对电池安全、质量、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达不到要求的产品和企业,会被整车企业直接抛弃。在这场淘汰赛中,动力电池企业如何在“红海”中寻求突围?笔者认为有以下重要几点:

其一,重构电池行业价值链是突围“三期叠加”的关键。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颠覆性新产业,不能单纯按照传统汽车领域的上下游买卖关系进行运作。在这场劣者出局、强者恒强的淘汰赛中,最关键之处在于重构电池行业价值链,建立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圈,促进整个产业协同发展。这包含了政策、市场、产业链、商业模式、资本与技术六个方面与因素,其中,政策和市场是“双引擎”,技术和产业链配套成为关键,而资本是助推剂。

所以,动力电池企业要想突围“三期叠加”窘境,一定要考虑到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去构筑电池行业新的价值链,不仅是与下游车企共同进行产品开发,还要与上游材料行业共同开展研发、制造,以此形成健康的产业生态圈,最大程度地防范市场和政策波动的风险。这就需要全体产业链共同努力,不能因为个别利益而伤害整个产业的发展。只有抱团取暖,形成合力,充分发扬协作精神,才能去除发展短板,实现多方共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应该从创新模式的角度来思考。在当前“体验经济”盛行的情况下,整车企业可以尝试通过引入“汽车共享”这种新的应用模式,更多地关注运行里程、使用用户、运营方式等,以及与以往传统汽车应用模式的不同,并带动上游企业参与其中,从而在全产业链的范围内降低成本,推动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领先地位的确立。

其二,练好自身内功是突围“三期叠加”的重点。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总数已接近200家,但能进入主流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供应链的电池厂商占只有10%左右,而能进入国际供应链的更是凤毛麟角。角逐过程中,动力电池企业的制造能力、资金实力、市场反应能力、研发能力、配套能力和品牌辐射力显得尤为关键。那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重复制造低端的产品,将会在行业“洗牌”中被淘汰。

补贴新政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所以,动力电池企业需要加大投入练好自身内功,将质量和安全放到首位的同时,要加强过程控制和优化,完善研发全产业链建设,深度推进产品技术、工艺及路线的变革,从而全面降低产品成本压力,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循环寿命等指标。

其三,保持乐观心态是突围“三期叠加”的基础。

虽然整个产业当前身临政策“输血”渐行渐远的境地,但也应乐观地看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而且,补贴新政现已形成倒逼式的正能量,推动产业链的创新和变革。故而,动力电池企业应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变幻多测的形势,为突围、制胜积攒足够的信心。还应该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我国已累计推广愈百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一半以上。当前,我国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压力,在能源安全、环境破坏和传统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发展“新经济”的重要抓手。

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要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依赖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发展之路显然不可取。很明显,“电能替代”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作者系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家组成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员)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