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规模扩大和市场竞争因素影响下,在探索能够盈利的商业模式的同时,充电投资商将进一步压缩设备采购投资,并提出更高的服务要求。
目前,我国充电设备制造商众多,其规模大小不一,技术能力落差较大,随着国家加强对充电设施行业的管理,充电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充电设备采购成本的压缩,拥有核心技术、产品质量过关、售后服务好的厂家将成为行业的胜出者。
虽然发展成绩喜人,但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外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检测认证、标准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国内市场借鉴。“国外主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通过法规或管理规范的形式对本国区域内充电设施进行认证,保障其产品质量和充电安全。”许艳华表示,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将充电基础设施奖励、补贴、土地等优惠政策与认证关联,避免过度检测增加设施运营商负担。
2012-2016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统计
互联互通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虽然与以往相比,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市场大而不强的问题逐渐凸显。
如今,国际上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充电基础设施互联发展。
美国SAE的充电基础设施标准、德国的CCS标准已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各国从技术研究及标准路径、认证检测及支付交易平台的互联规划着手推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应用。
从长远眼光来看,促进信息互联互通技术发展,是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迈向新台阶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为保障电动汽车充电的兼容性,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必须符合国家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标准,2011版充电接口标准的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开展旧标准设施的改造升级。
随着电动汽车用户和充电运营商数量不断增加,不同运营主体的自用、专用、公共充电设施已分别提供相应服务,电动汽车用户在给汽车充电时需要安装众多APP、办理多张充电卡的现象日趋明显,充电服务的不兼容给电动汽车车主带来了使用麻烦。
根据充电联盟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141254个。其中,支持银联卡等线下支付渠道的充电设备占比为0.3%,支付移动支付和运营商自发充电卡支付的充电设备占比达到99.7%。
针对充电服务的互联互通,充电联盟计划在《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系列标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支付互联互通商业模式,统一充电设施信息交换和支付体系,形成可兼容线上和线下的支付模式。
许艳华表示,今年主要制造商、运营商将更加理性面向充电需求的变化,加快充电技术创新、调整优化充电设施建设布局,下力气调高服务运行水平和充电设施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