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充电桩技术门槛最高的核心模块IGBT、MOS主要依赖外资采购,因此整个制造端的技术门槛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挤压。在低技术门槛竞争局面下,部分设备生产商在设备研发、制造、销售之外,看好充电设施运营端的前景,开始向运营环节延伸,积极向充电设施运营端布局,比如特锐德、奥特迅、泰坦等,都已经大举进军充电运营端。
设备商进军运营,直接催生了电动汽车充电行业服务内涵的扩充,当前的电动汽车充电业已经是一个更偏向于服务的行业。例如,据2016年12月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特锐德在全国运营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已达50159个。
4、产品特性
基于行业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用户对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充电安全、负荷调度、智能充电的功能需求不断提高,充电桩企业在产品特性方面各具特点。
许继集“充、换、储、放”一体的电动气候侧充换电站技术方案,可实现动力电池的采购、仓储、充电、换电、使用、配送、检修、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科陆产品具备高效率、低输入谐波、完善的故障检测和齐全的保护功能。
盛弘产品具备高效率、体积小、重量轻、高防护等特点,具备人机交互功能,计费计量、后台通信、控制保护等功能。
泰坦产品大功率输出、模块化设计、组合灵活、运营管理简单方便,功率自动分配,智能功率调度。
特锐德产品具备无桩充电、无电插头、模块结构、群管群控、主动防护、柔性充电6大特点,并在恒功率和大电流快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在极寒环境下成功完成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心现场低温充电测试认证,成为首例通过该认证的充电设备企业。
在负荷调度方面,以特锐德、奥特迅、泰坦为代表的设备企业产品,具备通过调度指令,实时分配充电模块在充电系统中的数量,实现对充电模块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的功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以南瑞、许继等为代表的国网企业,以及特锐德、泰坦等企业保持总体系统开发优势。充电设备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比拼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充电基础设施在初期建设时,需从设备开发、设备生产、设备运营的综合实力及中长期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指标的评估,从而推动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事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