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发改委、能源局印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发改委    2017/4/25 16:39:54  我要投稿  

(三)能源革命机遇挑战。 加快推进能源革命蕴含大有可

为的机遇和优势。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为推进能源革命提供了不竭动力。我国发展潜力大、韧性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推进能源革命构筑了广阔舞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能源消费增速放缓,供应压力有所减轻,为推进能源革命拓展了回旋余地。全社会对能源开发利用普遍关切,广大人民群众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为推进能源革命奠定了广泛基础。

加快推进能源革命,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更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面临现实困难与挑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相对较低,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发展方式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退化, 控制碳排放任务艰巨。能源科技整体水平与能源结构转型要求不适应,支撑引领作用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在技术经济性等方面竞争优势不明显,通过市场作用调节能源结构的机制尚不完善。体制机制难以适应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需要,改革创新刻不容缓。世界能源地缘关系日趋复杂,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面临诸多挑战。

总体上看, 推进能源革命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大于挑战。必须统筹全局,把握机遇,因势利导,主动作为,集中力量实现战略目标。

(四)能源革命重大意义。 推进能源革命,有利于促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支撑我国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有利于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突发事件,提升整体国家安全水平;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效率,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能源、经济紧密结合; 有利于全面增强我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有利于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使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二、面向全面建设现代化,明确能源革命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世界能源发展大势,把推进能源革命作为能源发展的国策,筑牢能源安全基石,推动能源文明消费、多元供给、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合作,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根本性转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

——立足安全,筑牢底线。 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危机意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将能源安全理念体现在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落实在法律法规、规划政策、技术标准等各个层面。加强能源全方位国际合作,着力构建多元能源供应体系,牢牢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 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能需求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深化改革,开拓创新。 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坚持问题导向,破除固有利益藩篱。着眼未来设立积极的能源革命目标,以能源消费和供给革命为核心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释放发展活力。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原能源商品属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能源行业发展规律,突出市场主体推进能源革命的主力军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精准科学调控,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

——统揽全局,协调推进。 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长远战略目标不动摇,主动作为、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着力化解深层次矛盾,突出解决现实问题,补齐发展短板。凝聚社会共识, 形成各方合力,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能源跨越式发展。

(三)战略取向。 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安全为本、节约优先、绿色低碳、主动创新的战略取向,全面实现我国能源战略性转型。

——以保障安全为出发点。 立足国内,推动能源供应多元化,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全面提升能源国际合作质量和水平,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以节约优先为方针。 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彻底改变粗放型能源消费方式,科学管控劣质低效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双优化,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循环利用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降低社会用能成本。

——以绿色低碳为方向。 坚持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切实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障生态安全。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能源资源开发布局, 推动能源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坚持优存量和拓增量并重,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使清洁能源基本满足未来新增能源需求,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不断下降。

——以主动创新为动力。 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步伐,推动能源技术从被动跟随向自主创新转变,着力突破重大关键能源技术,加快建设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增强需求侧响应能力,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智能互动。推动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为能源转型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四)目标要求。

到 2020 年,全面启动能源革命体系布局,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根本扭转能源消费粗放增长方式,实施政策导向与约束并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主体,能源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非化石能源占比 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15 年下降 18%;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工业产品能源效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 2015 年下降 15%,主要能源生产领域的用水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力和油气体制、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绿色财税金融政策等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 80%以上,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2021— 2030 年, 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和核能利用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60 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 20%左右,天然气占比达到 15%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满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 65%,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现价)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工业产品能源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现代能源市场体制更加成熟完善;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更好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初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展望 2050 年, 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稳定, 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一半,建成能源文明消费型社会;能效水平、能源科技、能源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全球能源治理重要参与者;建成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实现现代化。

三、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开创节约高效新局面

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 全面提升城乡优质用能水平,从根本上抑制不合理消费,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一)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

度为核心,完善措施、强化手段, 建立健全用能权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能源总量管理体系。

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把能源消费总量、强度目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约束性指标,推动形成经济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合理区分控制对象,重点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和石油消费增量,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建立控制指标分解落实机制,综合考虑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等因素,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兼顾发展质量和社会公平。实施差别化总量管理,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地区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扩大天然气替代规模。 东部发达地区化石能源消费率先达到峰值,加强重点行业、领域能源消费总量管理。严格节能评估审查,从源头减少不合理能源消费。

构建用能权制度。用能权是经核定允许用能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各类能源量的权利,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有效手段和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用能权初始分配制度,确保公平、公开。推进用能预算化管理, 保障优质增量用能, 淘汰劣质低效用能,坚持节约用能,推动用能管理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培育用能权交易市场,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研究制定用能权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能力建设和监督管理。

(二)打造中高级能源消费结构。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结构优化互驱共进,使能源消费结构迈入更加绿色、高效的中高级形态。

以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准入标准, 限制高能耗、 高污染产业发展及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

推动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化解过剩产能,依法依规淘汰煤炭、钢铁、建材、石化、有色、化工等行业环保、能耗、安全生产不达标和生产不合格落后产能, 促进能源消费清洁化。统筹考虑国内外能源市场和相关产业变化情况,灵活调节进出口关税,推进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减少高载能产品出口。

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加快节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航空、电子及信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培育能耗排放低、质量效益好的新增长点。提高服务业比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促进服务业更多使用清洁能源。 通过实施绿色标准、绿色管理、绿色生产,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产业体系向集约化、 高端化升级,实现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低碳化。

(三)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坚持节能优先总方略,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健全节能标准和计量体系,完善节能评估制度,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完善污染物和碳排放治理体系。

把工业作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重点领域。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调整工业用能结构和方式,促进能源资源向工业高技术、高效率、高附加值领域转移,推动工业部门能耗尽早达峰。对钢铁、建材等耗煤行业实施更加严格的能效和排放标准,新增工业产能主要耗能设备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力推进低碳产品认证,促进低碳生产。重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制造,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加快工艺流程升级与再造,以绿色设计和系统优化为重点,推广清洁低碳生产,促进增产不增能甚至增产降能。以新材料技术为重点推行材料替代,降低原材料使用强度,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充分利用工业余热余压余气,鼓励通过“能效电厂”工程提高需求侧节能和用户响应能力。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