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些年,资本寒冬在创投圈频繁响起。但在资本寒冬面前,共享经济依旧坚挺。各大投资公司手中没有几个“共享经济”的概念公司,出门都不太好意思。摩拜单车、ofo多轮投资方名单中,吸引了国内几乎所有知名互联网投资公司。投资公司都在寻找共享经济这股风,试图成为这股风口上的猪。
就在四月初,租借移动电源的运营公司小电、街电、来电相继宣布获得资本投资,打出了共享的口号,推动了资本的第一步。相关创业公司也涌现了十多家,似乎萌发了共享经济的下一个浪头。
在新能源领域,充电桩共享的口号从14年就被提出,相继也有创业公司投身,可是在资本层面一直不温不火。看来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现如今,共享经济愈演愈烈,共享充电桩还能赶上这股浪潮吗?共享充电宝都有了,何不考虑一下共享充电桩?
共享经济虽然提了这么多年,其定义表述相对不太明确。一个完整的共享经济体系,包含了持有者、使用者、对接者。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导致信息传播迅速发展,大大降低了持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成本,使得持有者的空闲资产得以利用。而在这其中,闲置的资产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必需且方便。摩拜单车、ofo如今几乎成为了共享经济的代名词,针对每个城市,他们有自己的投放计划,也有自己的计算方式。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大公司开始加大单车投放数量,导致诸如深圳湾公园被单车挤爆的事件频发。海量的自行车的投入,无形中是在创造更多的闲置资源,而非闲置资源再利用。相比来说,充电桩与固定车位的绑定,闲置时的价值更高,也不会增加城市管理难度。
共享经济站在风口上,但是有天生缺陷的,那就是监管匮乏。共享经济中的监管分为两方面:一个是法律法规层面。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法律法规是具有滞后性的,这就需要企业合理规避。另外就是持有者对所有物的监管,每个人都是比较自私的,不能私有独享就不在爱惜。共享充电桩是固定的,通过摄像头监控能够较好的对其进行监管,同时也减轻大量的人力成本。
目前各共享充电桩运营平台有两个方案,没有充电桩可以申请由运营方安装,已有充电桩的可以增加智能控制模块或更改。共享充电桩的配置与功能现已经开始了趋同。基本都能实现无人化管理,持有者后台可设置对外价格与时间,使用者扫码即可充电,线上结算。单个共享充电成本在千元左右,对外报价三千左右。如果有运营平台能够实现大范围规模化,单个成本还能进一步下降,有望降到六百元左右。
从市场规律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资源闲置率越高。在这些地方,整个社会成本要高很多,相应的作为共享经济中的对接者,要使这些闲置资源运转起来,成本也会增加很多。这也是共享充电桩遭遇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体现就是就是充电桩所在的停车位收费。
如果所在地停车费过高,作为用户也就宁愿耗时去公共充电站充电,或者飞线解决救急。小区内的共享充电桩较为看好,很多小区物业却较为排斥外来车辆,导致只有小区内的能够使用。而在商业停车位,使用率不高导致管理者不愿投入,亦或者缺乏管理,共享充电桩所在的车位时有被燃油车占领。
随着共享充电桩数量的增长,以及运营平台投放区域的细耕,目前单个共享充电桩的使用率必将大幅下滑,服务费设置幅度也将下跌。同时在共享经济中兴起的,免费用的推广手段,也势必要被共享充电桩运营平台拿来用用。这样算下来,共享充电桩运营平台盈利将会摊薄,势必要利用其互联网属性引入资本。为使其边际成本无限趋向为零,进行大规模复制,逐步形成某些市场优势,从而打造可防御的垄断性优势。
目前共享充电桩行业还处在早期阶段,利润不错,行业内平台较少,竞争还不像共享单车那么激烈,用户红利也还未结束。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共享充电桩平台从一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终端市场切入,以互联网作为手段,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相信会受到资本关注。在这个领域有一席之地后,企业业务也就更多横向或纵向延展的可能。
在市场还在开拓期间,共享充电桩可能暂时还是不会迎来资本爆发。至于未来共享充电桩如何发展,或许是链接硬件产品,软件和服务更上一层楼,形成一个共享生态平台,找到最终的出路。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终点,可能还需要活着见到资本或盈利。
所以,共享充电桩最大的问题可能是生不逢时。
或许再过几十年,电动汽车大范围替代了燃油车,更高效的充电设备取代了交流充电桩,打开手机的时候——满地都是空闲充电桩时,共享充电桩才能迎来大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