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月19日,国家电网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了20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具体措施,涉及电网建设、调峰能力建设、统一规划研究以及关键技术研究等多个方面,包括2个目标和时间节点:2017-2018年有效缓解弃风弃光矛盾;到2020年根本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弃风弃光率控制在5%以内。
此20项措施如同一把救命稻草,给已然火烧眉毛的弃风弃光问题带来了一些曙光;与此同时,国网此次所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态度也略让大嘴称赞。要知道,早在2016年8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曾就部分地方弃风弃光及其导致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致函国家电网公司,请国家电网公司重视并给予解决。
3个月后,国家电网给出了6页纸的回函,基本都是在解释我国风光发电量消纳问题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蛋糕小、调峰弱、通道阻和市场缺;而对于绿发会去函中提出的“诚请(国家电网)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国家电网回应说:请帮忙呼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一句话,宝宝也很难,不要都怪我。
具体来看,相比较而言,国网在1月19日公布的促进新能源消纳20项措施,从态度和思路上都是一个转变——从“宝宝也很难”转变为“问题如此严重,我们具体怎么办”。
针对这20项具体措施,大嘴一一做了梳理,具体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做大电力需求蛋糕
严格控制东中部地区煤电建设,避免煤电挤占更多新能源发电空间;推行以电代煤,提升用电需求。
提高系统调峰能力
一方面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水火的调峰作用。
拓宽电力传输渠道
针对新能源的发、受不平衡的状态,加快跨区跨省电网建设,扩大新能源外送范围。
打造统一电力市场
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结合配额制度,推动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交易。
提高自身水平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电网不仅仅从以上四个问题提了解决方案,还从自身业务角度,提出要提高电网技术水平和调度能力,并且将促进新能源消纳工作情况纳入对各分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的考核内容。
这20项措施,有针对性、有时间表、有下一步计划,值得表扬。
当然与此同时,大嘴也不得不再多说两句:我们期待电网在大电网、大市场的平台建立过程中,坚持以可再生能源优先为原则,从跨省通道的建立、推进电能替代以及推动电力市场建设方面切实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可再生能源的优先发电权落实到位。
可以说,用“严峻”来形容我国近几年的弃风弃光形势已经不足以反映目前的现状了。2010年开始,我国就有部分地区开始较大规模弃风。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弃风电量达339亿千瓦时;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弃风电量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达到394.7亿千瓦时;2016年全年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弃风弃光电量达到332.67亿千瓦时,其中甘肃、新疆、宁夏弃风率分别为43.11%、38.37%和13.05%,新疆和甘肃弃光率超过30%,甘肃、宁夏和新疆的2016年风、光实际利用小时数均未能达到国家发改委2016年公布的“部分存在弃风、弃光问题地区规划内的风电、光伏发电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
弃风弃光不仅造成了风、光发电企业的经济损失,其产生的环境影响更是触目惊心。以2016年西北五省(区)的332.67亿千瓦时的被弃电量保守计算,等量燃煤发电约排放3.3万吨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以及2,000万吨的二氧化碳。
一方面是一连几年惊人的弃风弃光电量,一方面是加速能源转型、减缓气候变化和解决雾霾问题的紧迫性。关于弃风弃光的担忧和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2016年初,风能协会就甘肃、新疆和云南政府在省(区)内通过直接弃风限电、或采用风电火电置换交易方式以及以实施大用户直购电、自备电厂发电交易等行政手段,压低风电上网电价、阻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问题,申请向以上地方政府的发改委和工信委等相关部门关于弃风限电政策的信息公开,但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当然,除了电网的努力之外,大伙儿也不能都闲着。我们也期待地方政府在决策制定和执行中,能够将可再生能源消纳与可持续发展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工作,而不是着眼于对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考量;不再将“直供电交易”和“自备电厂替代交易”等手段借电力改革和为消纳找出路之名强加于可再生能源企业,实则没有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权。在此,大嘴还要呼吁《可再生能源法》能够尽快完善修订,从法律层面保障可再生能源的生存和发展;在电力市场改革进行的同时,加快落实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绿色电力证书制度的执行,让可再生能源在市场上找到出路。
2017年伊始,国网开了个好头。在能源转型与电力市场改革的这个关键转折点上,大嘴也希望能够看到这些针对弃风弃光问题的措施真正的落实和到位,期待!
(作者孟琦,绿色和平可再生能源项目资深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