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国家电网不得不重新规划了一条四川至某中部省份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但没想到,项目在前期阶段就遭到了落点省份的反对,该省专门行文至国家能源局,表示不愿意接纳四川水电。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陈云辉为《瞭望》新闻周刊分析指出,随着经济环境和供需形势的变化,中东部地区出于“稳增长”压力,更倾向利用当地的火电而非接纳外来水电。特别是2016年1月全国火电调价后,部分上网电价偏高、季节性特征明显的水电更加缺少优势。
截至记者发稿前,该项目推进仍无新进展。“十三五”期间,四川已确定的新增通道仅有川渝电网500千伏第三通道工程,预计2017年7月底建成,可增加约200万千瓦的外送能力;但“十三五”计划投产的电力装机约有2000万千瓦,“弃水”或将进一步加剧。
水电“弃水”还直接影响到光伏、风电的发展。国家电网副总经济师、西南分部主任王抒祥分析,在水电富集地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同样十分丰富,尽管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因周期短、政策好,增长极快。由于这些能源与水电的消纳市场和外送通道相同,水电“弃水”问题若未得到妥善解决,势必将与光伏、风电的并网形成冲突。
“弃水”困局为何难解
说到“弃水”,不少电力人都会想到上世纪末的“二滩弃水事件”。位于四川攀枝花市雅砻江下游的二滩水电站是我国在20世纪建成的最大水电项目,从规划、建设到并网都开创了中国电力工业史上诸多先河。但从首台机组并网发电起,二滩电站就遭遇“卖电难”。
当时,受用电市场变化、川渝分立、当时的电力调度体制以及二滩电站自身负债高、上网电价高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二滩电站投产3年的弃损电量达到183亿千瓦时,大大高于同期实际上网电量。
“二滩弃水”轰动全国,引起了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切,直接推动了“西电东送”战略出台和“厂网分离”的电力体制改革。正是这一系列举措,帮助二滩以及当时与二滩情况类似的一批水电站走出困境,西南水电也就此迎来大发展。
“二滩弃水事件”已经过去近20年,如今四川再度面临严重“弃水”,且本轮“弃水”时间之长、程度之深,已远远超过“二滩弃水”。电力行业人士不禁反思:解决“弃水”为何这么难?
首先,过去十余年间我国电力市场增长迅猛,但由于“十一五”、“十二五”没有出台全国统一的电力规划,不同能源形式之间、电源与电网项目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统筹不足,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电力的无序建设。
尤其是经济换挡后,部分地区借简政放权之机,大建火电机组刺激当地经济,不仅挤占了清洁能源的消纳空间,更为本已饱和的火电产能“浇了一把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显示,2016年1~10月全国基建新增火电产能3067万千瓦,但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却创下2005年以来同期最低。
其次,鼓励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健全。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西电东送”是国家战略,但由于缺少指令性计划,地方在协商过程中,很难平衡各自的利益。
同时,水电行业多年来一直反映,在各类能源中水电的上网电价长期处于最低水平。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云华认为,按成本定价的机制无法体现水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价值,也就无法通过价格引导市场,亟待改革。
四川省能源协会秘书长、四川大学教授马光文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应参照光伏、风电模式,将水电纳入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和强制消纳保障范围;还要通过构建合理的市场交易方式、价格补偿机制,促进清洁水电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
第三,电能替代还需加快。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达64%。不清洁的煤炭利用已成为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近期,中央也提出要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
业内人士认为,加快电能替代,引导形成新的电力消费增长点,有助于加快富余水电的消纳。陈云辉建议,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支持在城市商业体、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开展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建设智能充换电网络,推广电动汽车、工业电炉、电蓄能调峰工程,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