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出租车,电动公交车也出现在哈密市伊州区11路公交线路上。
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只是“电气化新疆”的一个缩影。
“电气化新疆”是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煤、油、气的能源消费方式。
近年来,我区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电网供电可靠性和送受电能力全面提升,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但电力消纳形势严峻,弃风弃光限电问题也逐渐凸显。2016年7月自治区出台《关于扩大新能源消纳促进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电化新疆”“电能替代”工程。
时隔4个月后,自治区再次印发《加快推进电气化新疆工作方案》明确“电气化新疆”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2016年,我们聚焦重点行业,推进‘电气化新疆’工作落地。”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推动社会供暖领域电气化,到2017年采暖季结束,全疆电采暖面积预计将超过580万平方米。
同时,将已建设的1座充电站、1座换电站及85个离散式充电桩接入国家电网电动汽车车联网服务平台;通过“以电代油”技术,对乌鲁木齐国际机场34台廊桥桥载电源设备全部改造建成投运;积极配合南疆2757家果蔬电热风烘干房、106个蔬菜大棚电采暖等替代项目。
此外,自治区还出台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标准,将特变电工(新疆)易充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纳入2016年第一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商管理目录》等,抓紧研究制定电采暖价格政策等,推动“电气化新疆”进程。
“电能替代”潜力巨大
事实上,建设“电气化新疆”,我们有基础保障、有历史机遇、有后续动力。
新疆资源富集,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居全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充足的能源资源优势为开展“电气化新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前提条件,为促进资源合理化配置,有序消纳富余电力提供了基础保障。
迫切的节能减排需求为发展“电气化新疆”带来了难得机遇。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预计,2016年新疆替代电量70亿千瓦时,折算后节省标煤25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8万吨、氮氧化物9.4万吨、粉尘170万吨等。
特色经济产业结构为发展“电气化新疆”提供了后续动力。稳步推进电能替代有利于构建范围更广的新型电力消费市场,提升我区电气化水平,带动相关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电气化新疆”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国家能源战略、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也都意义重大。
按照《加快推进电气化新疆工作方案》,我区计划2017年实现电能替代电量60亿千瓦时;2018年实现电能替代电量70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我区力争累计实现电能替代电量330亿千瓦时,年均替代电量保持10%—20%的增速。
拥有风能等丰富清洁能源的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正在加紧动作。
2016年12月17日,达坂城区与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签订《关于共同推进“电气化达坂城区”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在电能替代方面,全面推进清洁电能在供暖、交通、农业和居民生活领域的广泛替代与应用,力争到2020年,全面完成建筑供暖“煤(气)改电”,建成各种类型的电采暖标准化示范区;同时,辖区内公交汽车全面推行“油改电”,实现电动公交汽车的商业化运营;并力争完成辖区内设施农业的电气化改造;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
“电气化新疆”的目标是,增强消纳富余电力能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工业、交通、商业和城市居民、农村等领域的电气化水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