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张平表示,造成风电消纳问题的原因是:我国风资源集中、规模大,远离负荷中心;风电建设速度超出本地区电力消纳能力的增长速度,风电并网规模超出电网外送能力;电源结构失衡,系统调峰能力不足,影响风电消纳等。
此外,《规划》还指出风电发展面临不少新的挑战:现有电力运行管理机制不适应大规模风电并网的需要;经济性仍是制约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支持风电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等。
风电发展消纳优先
风电消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关乎风电发展的生死存亡。对此,《规划》提出坚持消纳优先,加强就地利用。把风电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作为指导各地区能源发展的重要约束性指标,把风电消纳利用水平作为风电开发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并举的原则,优化风电建设布局,大力推动风电就地和就近利用。
孟宪淦表示,解决风电消纳问题有四大措施:第一,优化风电发展布局。弃风限电现象严重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三北”地区放缓风电建设的步伐,而经济发达地区或对风电需求大的地区加快风电建设。《规划》提出,风电发展重点向中东部和南方区域转移:加快开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到2020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4200万千瓦以上,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有序推进“三北”地区风电就地消纳利用,弃风问题严重的省(区),“十三五”期间重点解决存量风电项目的消纳问题。此外,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
第二,风电发展集中与分散并重。在“三北”地区等风资源丰富地区建设集中式风电项目,打造大的风电基地,实现跨区域并网输送;在中东部和南部等风资源贫瘠地区可发展分布式风电项目,实现低压并网就地消纳。
第三,加快电网建设。国家应构建东部、西部同步电网,形成全国一张网。同时,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促进风电消纳严重地区,尤其是“三北”地区风电在全国范围内消纳,如建设400万千瓦快送电网建设。
第四,增强电网调峰能力,风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需要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调峰电源。同时加强对风电的监测分析,促进风电与调峰电源协调发展。
张平表示,解决风电消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遵循中国能源发展的根本规律。国家应加快制定包括科学规划、合理定价、电网建设、交易制度建立等在内的一揽子政策,引入市场交易机制促进风电消纳。同时,以互联网发展为契机,通过建设智能电网等手段,动态优化能源的需求和供应,实现“横向多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解决风电消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