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场人士仍在讨论消息的真实性之时,10月9日,力帆股份公告称,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收到财政部下发的处理决定,公司不符合新能源汽车补贴申报条件车辆共计2395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达1.14亿元,对上述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不予补助,并取消力帆乘用车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这无疑更加深了市场对上述公司的担忧。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新能源补贴账款在各公司占比较高,如中通客车2016年上半年新能源补贴款在应收账款中的比例就达到68.3%,若这些公司因骗补被罚,经营都将受到较大影响。不过,记者也就此致电中通客车、比亚迪、宇通客车等公司证券部,其工作人员均表示并未收到政府部门的通知或处罚,投资者应以政府公布的结果为准。而安凯客车9月也特别发布公告,否认存在骗补行为。
王洪则对记者表示,前期新能源汽车行业违规获取补贴的方式,除了有牌无车外,还包括有车缺电、标识不符、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终端用户闲置等情况,“后两种尚属于‘谋补’,需确定后续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外,其余2种均被归入‘骗补’,具体做法就是汽车没有电池或不使用电池,就获得补贴,失去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作用。”
王洪称,企业之所以愿意这么做,还是为了谋利。记者就注意到,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扩张的2015年,巨额补贴成为不少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以宇通客车为例,2015年公司销售新能源汽车所获政府补助为68.57亿元,该年宇通客车净利润为35.35亿元,政府补助高出其净利润近两倍。
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风险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表示,补贴政策虽然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也给行业带来了不少隐患。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就曾说,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风险。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年上半年,各地正在建设的30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加总产能高达300万辆,远远超过国家规划2020年规划的200万辆。
王洪则表示,企业生产积极性高涨背后,不乏补贴政策的推动,“市场上甚至出现即使销售、使用渠道不畅,企业也愿意自己花费资金成立租赁公司消化产量的情况。”
杨历海则认为,在新能源产量暴增的带动下,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积极性也大增,“但是电池的产能过度集中于低端,有较大的隐患。”记者也注意到,仅A股上市公司中,就已有超过百家公布了进军锂电池等动力电池制造业的消息,其中锂电池产能已被券商机构指出面临过剩风险。
对此,杨历海表示,补贴政策应及时进行调整,改变行业存在的单一发展模式,缓解产能过剩隐患。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已有消息传出,称新的补贴政策有望出台,前期骗补较集中的电动客车,或改为按照电池能量密度进行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也将按照节油率进行补贴。
不过,王洪等业内人士认为,上述补贴政策依然存在一定漏洞,可能会使部分企业牺牲能耗、安全、运行效率等指标,去装载全天运行需要的电量,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建议补贴政策逐步淡出,改为多元化扶持。”杨历海说道,比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免费充电站的模式带动新能源汽车需求,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同时提高行业技术门槛、推进市场化运作。“即便要补贴,也应该向技术更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倾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