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设备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要加快智能电网行业优化升级,关键是要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全面提升电网成套装备智能化水平。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电网需求的带动下,智能电网设备企业的研发及生产保持了较高热情,为智能电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能制造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必然选择。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广大电气生产企业纷纷着力智能制造建设。
未来发展需关注重点领域
智能制造支撑良性发展。2015年,“智能制造”被越来越多地提及。除了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外,“中国制造2025”战略也多次聚焦“智能制造”的理念。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制造,已经开始对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6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全面实施。在工信部启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将有更多的相关政策和项目进行发布和启动。作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智能电网设备行业,应努力做好“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制造产品”的大文章,优化生产力,为产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创造契机。
特高压建设持续推进。智能电网设备在特高压领域扮演了关键角色,有力地支撑了电力工程建设。国内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智能电网成套装备,已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多条输变电线路的建设工程。
2016年,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蒙西—天津南特高压工程相继建成投运。另外,随着国家电网公司“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大电网发展的基本形式。满足特高压电网越来越高的智能化要求,将成为智能电网产业的一项重点任务。为此,智能电网设备行业在特高压领域前景广阔。
配网建设大幅提速。智能配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全球范围内主要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实施,各国政策和资金投入的加大,智能配网市场领域未来将迅速增长。目前,我国智能配网领域还处在起步阶段,国内城市配网馈线自动化率不足10%,仍处在试点和初步建设的阶段。
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在北京、上海等17个城市核心区建设高可靠性示范区,以点带面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配电网。智能配网将成为我国电力行业新一轮的投资重点,产生越来越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新能源领域方兴未艾。作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我国在“十三五”期间仍将大力发展新能源经济。《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计划下降3.4%以上。调配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继续成为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作为电力领域中新能源利用的排头兵,智能电网设备行业将在新能源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未来的智能电网是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它将广泛连接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发挥电力能源传输的重要作用。利用互联网模式,能实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息共享,促进能源像信息一样实现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
因此,电网只有通过在能源流动大趋势下进行精准预判,在区域范围内通过智能化电网控制设备自组织、自适应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平衡关系,才能实现两者紧密结合、快速对接,提供自由化的供电服务。
事实上,许多智能电网设备企业已经或多或少地利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置身于“互联网+”圈内。“互联网+”指明了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和契机,将助力全行业稳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