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最近偶尔看热播古装剧《青云志》,当看到赵丽颖的精湛演技以及各大媒体对其的或称赞或吹捧时,一方面为这位对“半路出家”又身负招黑体质演员的执着而称道,另一方面则感叹舆论的跟风和无情。
虽然演员和汽车除了代言外基本扯不上关系,然近期新能源汽车因“骗补”问题引发的舆论大潮让人看不清方向,深感新能源的发展似同演员的成名之路,亦要经历行业及舆论对其的“新奇-质疑-不理智的热捧-抨击-称道”等阶段。那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究竟该持什么样的态度?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骗补等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什么?是政府方面的疏忽还是企业层面的急功急利?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是该先提升性能还是先保证质量?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
在近期举办的“TUV莱茵质胜中国——2016汽车质量安全高峰论坛”上,记者采访到了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主席陈清泉院士、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教授,以及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部总监方文韬、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质量体系与过程考核经理黄昆、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市场部副总裁李涛等专家,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恳谈。
新能源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记者:近期“骗补”的问题将新能源汽车置于“风口浪尖”,也给火热的局面浇了一盆冷水,您对此问题如何看待?
陈清泉:财政补贴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增加,然当中不完善的地方也导致一些企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怎么拿到补贴上,至于如何改进技术,如何降低成本,所投入精力不够。现在政府加强监管,我认为是好的,这是走向健康的一个过程。而企业要想发展新能源就要两手抓,一手抓人才,一手抓市场,否则补贴资金链一断,只能发愁如何存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