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我国特高压未来应如何发展?(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董谷媛  2016/11/4 8:51:33  我要投稿  

“从浙江、华东,到东中部,这里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用电负荷增长快、需求量大,过去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都将是我国能源电力消费的中心。2020年东中部还需新增区外来电2亿千瓦。列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四交四直’等特高压工程建成后,只能增加东中部受电能力0.9亿千瓦,仍有1.1亿千瓦缺口。”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在采访时表示。

缺口靠什么弥补?就地平衡,还是远距离跨区输送?

构建东西两个同步电网,由浙江说开去

靠就地平衡来弥补东中部电力缺口,显然是个伪命题。

东部煤电发展已经面临生态环境的刚性约束,东中部煤电建设规模过大,与大气污染防治、能源结构调整背道而驰。

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具有区位优势,近年来,我国核电发展迅速,仅2015年就核准开建了8台核电机组,核电在建规模保持世界第一。但按照至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机组5800万千瓦的规划,弥补缺口杯水车薪。

东部地区水电资源开发殆尽。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其开发规模及利用小时数与西部、北部地区相差甚远。

即使充分利用东部地区所有可开发的能源,仍无法与东中部未来刚性需求完全匹配。

而在资源富集的西部、北部地区,多个能源基地需要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清洁能源。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西部北部地区风电将超过1.8亿千瓦、光伏发电9700万千瓦,需要外送1.5亿千瓦;四川水电新增4300万千瓦,需要外送2300万千瓦。

送、受端需求明确,跨区输电是必由之路。

事实上,东部地区作为受端,已经成为接受区外直流规模最大的区域,也是直流落点最集中的区域。目前,已建成区外直流送电线路共有8回(三大特高压直流、灵绍直流和4回500千伏直流)。同时,还有2回特高压直流线路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锡盟—泰州、晋北—南京),在建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东部地区已建、在建的区外直流将达到11回线路,送电总规模约7000万千瓦。

特高压多直流、大容量集中馈入,需要一个坚强的受端电网来支撑。从交直流输电的特性来看,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点对点、大功率、远距离直接将电力送往负荷中心。特高压交流具有输电和构建网络双重功能,中间可以落点,电力的接入、传输和消纳十分灵活。直流必须依托交流电网才能运行,只有交流支撑能力强,直流才能安全运行。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特高压直流像是一艘万吨巨轮,需要一个深水港来停靠,而这深水港就是特高压交流电网。

当前,特高压工程建设正处在骨干网架形成过渡期,交直流发展不平衡,网架结构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特高压交流成网后整个特高压交流电网就好比扩容后的蓄水池,特高压直流就好比多条河流汇入这个蓄水池,即使这些河流突然发生断流或泛滥,对于扩容后的蓄水池的影响也是十分有限的。

随着我国特高压交直流工程的建设,覆盖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地区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正在逐步建设中。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到2020年,在现有5个同步电网格局基础上,将西部不同资源类型的电网进行互联,构建西部电网;将东部主要受电地区电网进行互联,构建东部电网,形成送、受端结构清晰,交直流协调发展的两个同步电网格局。

未来,这不仅是一个优质的资源配置平台,更是一个能够抵御风险的安全、智能的电网。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