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能源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最大改变,来自于其变化多端的各种商业模式(见图3)。7月26日能源局颁布的第200号文件几乎概括了能源互联网全部的模式。文件将互联网+智慧能源分为五种模式:一是电动车示范;二是灵活性的资源,要求一个园区内在5%~10%正负两个方向都可以调节的负荷;三是用ICT的方式让所有的用能器件都可视可控;四是点对点的实时自主交易,这意味着有一天人们可以将家里多余的电卖给邻居;五是能源互联网与其他行业,比如农业等的完美结合。
在不同的创新技术模式下可以孕育不同的商业模式。我们将很快看到北京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承担煤、电、油、气和绿化、水务等各种综合能源管理。在德国可以看到类似的综合能源管理单位,同时还承担公共交通等市政服务。前不久在贵安成立的配售电公司,电网企业占股40%,政府占股30%,中电国际、泰豪科技等5家社会资本共同承担30%。这家公司将来的发展方向就是综合能源服务公司。
日本人有一句话:不要只有眼光而不去行动,否则就是白日做梦。但如果你有行动却没有眼光也依旧是黑夜的梦魇。从2015年3月15日9号文发布至今,已经有18个以上的省市获得了电改方案审批。今年9月6~9日,3天之内发改委批复了13个省份的综合售电侧试点。同时2016年底还将完成整个电改的最基本输配电价核准,还有12个省份在推出征求意见稿与电改方案。在“眼光”的指引下,中国除了海南省,每个省份都已成立了电力交易中心。河北在一个月之内就成立了七八十家售电公司,广东现在有150多家公司进行每个月的竞价交易。
在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智慧能源”将颠覆性地改变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实现能源互联网最大的难点是人才核心竞争力是开放性
售电公司是能源互联网的一个强大入口。国家电网拥有数亿客户,如果能抓住并且作为互联网最关注的入口,即使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也不能媲美。
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我们根本没有量身定造的能源互联网人才,我们缺乏在电力行业各个板块都工作过的人。我们需要提升这个行业的关注度,像互联网去刷存在感一样去营造能源互联网的存在感。我们还需要国际化的人才,把欧洲、美国和我们这个最大的用能市场相对接。我们也正在吸引全球顶尖的电力、IT和金融人才,创建能源互联网专业团队,开展在新能源、电网技术、电力市场、碳金融等方面的创新,由此打造中国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域(见图4)。
现在,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核心技术,而在于开放性。这取决于每一个从业者是否愿意去学电力交易、IT、金融等各种各样跨界的知识,搞清楚能源行业本来根本不熟悉的陶瓷厂、皮鞋厂、水泥厂的生产流程。我们把互联网+行业全部打通的一天,就是能源互联网成功之日。
能源互联网真正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