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中国输变电设施的可用性明显高于北美地区,交流线路可用率平均高出约1个百分点,变压器可用率平均高出2.6个的百分点。通过计算设施的计划停运时间与非计划停运时间的比值,深入分析两方输变电设施的可用性管理水平,见表1、表2。
由表1、表2可以看出,北美地区的计划停运时间与非计划停运时间的比值水平明显优于中国,2011年的变压器时间比值甚至相差了接近100倍。这说明,北美地区关于输变电设施计划检修方案的管理方式明显优于中国。
2)输变电设施故障原因比例对比。
2012–2014年NERC统计的引起输变电设施故障的各原因的次数表明:天气因素、误操作、交流线路和变电站设施故障占了所有故障原因中的55.21%,同时,存在20.79%的停运事件故障原因不明。在相同统计年限里,中国主要的故障原因为气候因素、自然灾害、外力损坏和产品质量不良,4类原因造成的非计划停运事件占停运事件总数的78.75%,同时中国有6.48%的非计划停运事件的责任原因不明。
2中国输电网可靠性性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于以上国内外输电网可靠性性能管理情况的对比以及中国实际管理工作的调研,总结得到中国在管理方式、数据记录、数据挖掘以及管理经济性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体系导致监管力度不足
中国输变电可靠性监管部门功能定位侧重于服务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的监管力度较弱。可靠性管理中电力企业完成了数据采集到上报的整个过程,缺失中间环节监管,导致故障原因、故障时间等重要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使可靠性管理失去了基本的支撑。
2.2 管理目标与管理职能不对应
可靠性管理可以分为监管和企业两个大的层面,每个层面形成闭环的管理才能真正提升可靠性。监管层面要提升可靠性、制定全国的可靠性标准必须在掌握负荷、系统运行和可靠性全面状况的基础上,而中国目前可靠性监管职能和掌握的信息都过于单一;企业层面要在保证可靠性标准的基础上,力求经济运行。因此企业要将可靠性统计、设备维护、检修、规划等融入到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而目前更侧重统计,服务于监管,却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目标。
2.3 故障的技术原因和责任原因设置需要改进
1)输变电技术原因问题。
根据2010–2014年的统计数据,输变电设施运行事件中技术原因填写为“其他”的比例分别为51.5%、35.7%、34.1%、36.8%和49.2%,填写比例极高,影响了故障原因的深入分析。
2)输变电责任原因问题。
结合2011–2014年全国输变电设施的历史运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到每年主要责任原因占比见图6。
图62010-2014年非计划停运中各责任原因分布
根据图6可知,中国输变电设施发生非计划停运部分原因占比相对较低,尤其是调度不当、领导指挥不当以及燃料影响在统计期间没有出现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