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楼4楼,丁集煤矿党委书记方徐林打开向西的窗户,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两台高高架起的蓝色机井。“工人在这里下井,深入地下800米的地方开采作业,再通过运输皮带将煤运到储煤仓,装车后通过矿区铁路网运送到电厂,全过程是封闭的,不产生灰尘。”
以丁集煤矿为例,电煤运往上海,每吨运费70元,就地消纳每吨产生运费30元,电厂年产煤540万吨,全在本地消纳,仅运输成本一项就节省了2.16亿元,且环境效益好,粉尘污染大大减少。
方徐林告诉记者,以前是传统的卖煤路子,2007年煤电联营后,上下游产业结合,特高压投运后,打通了外送通道,煤炭资源不愁销路。丁集煤矿年产煤540万吨,特高压投运后,每年为田集电厂输送原煤400万吨,直接产生经济效益35亿元,增值税17%,每年给地方税收贡献近6亿元。
资金盘活了,丁集煤矿加快了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原来单一煤炭开采的模式,调整为煤炭、电力、房地产、技术服务、资本运作等多元结构支撑的发展模式,在实现内部良性运转的情况下,带动了大量人口就业。“目前,我们在上海、广东、香港都有投资融资项目,在物流、房地产领域发展很稳健。”丁集煤矿副总经理张卫翔说。
在特高压产生的经济效益链条中,方徐林有着自己的见解:“有了特高压,使得我们与电厂之间的煤电联营模式更紧密更稳固。如果没有特高压,煤电捆绑再紧密,发出的电输送不出去,还是产生不了经济效益。有了这条特高压,它的需求量又相对稳定,我们测算过,卖电比卖煤附加值增加了6倍。煤矿、电厂、电网是三位一体的,电力需求稳定、煤炭丰富、电厂发电,三者相互支撑,是相互联动又有机统一的,三者共同作用,促进产能结构调整,增加人员就业、拉动地方经济等都良性循环发展起来。”
环保成效:供受端环境改善看得见
在人们谈“霾”色变的今天,环保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与焦点。
特高压治霾,在这条皖电东送线路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实际效果如何?
以受端上海为例,受土地资源紧张、环保因素等影响,本地电源建设无法满足上海持续增长的用电需求,加之环境保护的压力限制,决定了上海必须依靠大规模接受区外来电才能保障电力供应。2013年9月25日,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投运,这是首条落户上海的交流特高压线路,也是继±800千伏复奉线后第二条向上海供电的特高压线路,上海电网实现了“煤从空中走,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的结构升级。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国务院于2013年9月10日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电站,通过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替代燃煤,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皖电东送特高压工程建成后,受端上海、浙江地区除了新增受电能力600万千瓦、新增受电240亿千瓦时外,还可节约燃煤消费1080万吨。据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高级工程师、资深环保专家朱重德介绍,皖电东送特高压投运后,相当于长三角地区少投运了6台100万千瓦级火力发电机组,每年可减少上海地区二氧化碳排放2100万吨、二氧化硫5万吨、氮氧化物5.6万吨,可大大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在供端淮南,记者探访的煤矿密集区潘集区,当地人告诉我,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许多小煤矿纷纷关停,加上电煤就地消纳,前几年马路上烟尘滚滚、运煤大货车排长队拉煤的景象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平圩电厂附近的芦集镇老郢湖村,路边汽配修理店老板王遵明告诉记者:“以前拉煤车来来往往,路上烟尘多,天常年灰蒙蒙一片,连太阳都是模糊不清的,路边树叶积着厚厚一层灰。去年开始,我们这里的环境明显好了,很少有运煤车,蓝天白云经常有,感觉出气都顺畅了。”
老百姓的感觉是直接客观的,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平衡之间,环保部门对煤矿企业有着硬性指标把关。平圩电厂燃烧管理部主任凌光照告诉记者,国家对发电机组有非常严格的环保指标,经过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才可投运。且随着国家环保标准不断提升,对脱硫、脱硝、烟尘浓度指标要求更高更严,目前,平圩电厂1台100万千瓦的机组已完成更高标准的超净改造,2017年前,所有机组完成超净改造。
“国家出台了相应政策,完成机组超净排放改造,每千瓦时可享受电价补贴1分钱。电厂机组超净改造要经历‘提出机组改造计划—省、市环保部门备案—确认改造进行—改造完成验收—环保合格出示证明—获得超净改造电价补贴’这六个环节,每个环节环保部门都严格把关,早改完早获益。”凌光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