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和措施,将“煤改电”作为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特别加大了“十三五”期间的改造力度。根据北京市农委发布的信息,北京将在巩固东、西城区“煤改电”成效的基础上,到2017年实现城六区和通州、大兴、房山等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到2020年实现全市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
国网北京电力营销部农电处处长王诜透露,按照《北京市“十三五”煤改电实施计划》,“十三五”“煤改电”计划完成1521个村67.4万户电采暖改造。其中,今年采暖季前,将完成全市463个村、22个街道的建设任务,几乎相当于过去13年工作量总和的一半。王诜介绍,目前,今年的工程完成量已超过九成。
据测算,“十三五”“煤改电”改造任务完成后,预计全市每年可多压减燃煤20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42.1万吨、二氧化硫5万吨、氮氧化合物1.46万吨。
全面开工 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煤改电’工程量大,所以我们只能早动手,哪个现场都抢着与时间赛跑,‘煤改电’不能因为供电而耽误事儿。”国网北京电力营销部副主任龙国标说。
上百个工程同时开工,与时间赛跑,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物资保障、现场管控、工程进度……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物资保障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保证物资供应不拖后腿?为此,国网北京电力成立了“煤改电”工程物资调配组,制定详细的物资供应方案,提前开展预匹配工作,超前开展备货计划,全面梳理供应商产能,落实供应商排产计划,有序催货。
前期落实、物资计划到货、工程建设管控等工作,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对此,龙国标通俗地解释道:“这就叫安全不能放、质量不能差、服务不能丢,让所有工程都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
实施“煤改电”改造后,北京农村地区的居民户均用电容量由原来的1.5千瓦提升至9千瓦,是原先的6倍。增加的电网负荷大多来自电供暖。冬季用电负荷大幅增加,北京电网将会面临怎样的改变?
别小看每户家庭增加的几千瓦用电容量,千家万户汇集起来就需要强大的北京电网和充足的电力能源做供应支撑。为保障“十三五”期间煤改电工程顺利完成,北京电网要相应建设改造外送通道到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包括7条500千伏外受电通道和46项220千伏及110千伏配套电网建设项目。
随着首条特高压送电进京,更大规模的清洁能源也将跨区输入。这些清洁能源也为“煤改电”等新的用电增长需求提供坚强支撑。
此外,针对已完成“煤改电”的地区,国网北京电力采取多项保障和服务举措,确保百姓可靠用电。该公司还将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掌上电力”、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广电能替代新技术、发布“煤改电”居民用电服务信息,让百姓享受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供电服务。
以“煤改电”工程为代表的“两个替代”步伐不断加快,为北京带来了实惠,为助力首都大气污染治理,提高市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能源结构转型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