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我们攻坚克难,想方设法,保证工程进度;只争朝夕,坚守现场,加快施工进度;开展攻关,应用新技术,解决施工难题。我们要将该工程打造成精品,为江苏电力人争光。”江苏省送变电公司(简称“江苏送变电”)山西晋北—江苏南京±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简称“晋苏线”)苏1标段南段项目经理陈根华如是说。
攻坚克难确保施工顺利
晋苏线苏1标段,全长190.454千米,新建铁塔394基。施工中,江苏送变电成立了南、北段两个项目部。9月20日,在位于一大片果园中间开辟出的约6000平方米的晋苏线苏1标段北段放线场上,三台大型、两台小型牵引机和一台中型张力机鳞次栉比,齐声轰鸣,场地最右侧整齐排放着50多盘125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和10多盘粗细不同的钢丝绳及迪尼玛绳,该公司40多名施工人员分布其间,紧张地忙碌着。
此时,两台吊车将6个线盘吊至相应位置,绕进张力轮通过走板与直径26毫米的牵引钢丝绳链接,随着三台大型牵引机的转动,6根大截面导线缓缓升空,通过2588号塔横担下的滑车时,由于宽度刚好,每副走板链接的两根导线顺利进入滑车槽内,向2587号塔移动……“这片场地是我们好不容易才清理出来的,江苏丰县大沙河地区种植大面积果园,是国家二级风沙防护林,砍伐果树手续繁琐,2588号塔立塔时,为减少砍伐面积,我们摒弃以往通常采用的普通浮抱杆,转而采用了双平臂抱杆,尽管其拆装要花好几天时间。”晋苏线苏1标段北段项目经理赵群力指着铁塔说。
该牵张段长7337千米,张力场设在2572号塔下,为避开高大果木区,本应设在耐张塔下的牵张两场,均设在了果木较小区域的直线塔下,作业中,需将导线放到头后才可进行压接升空,且需在耐张塔进行紧线和平衡挂线。由于导线太粗,一盘线只有2.5千米,两个极12根导线要用50多盘。由于果园没有大路,项目部先用货车将材料运至附近大路,再改用小型车沿着小路运进去。
保证施工进度
与北段工程相比,南段工程更困难。“那还是2015年10月中旬,在3418号塔基础开挖施工中,挖掘机在挖了50厘米后,就挖不下去了,原来下面是岩石层。为了不影响进度,项目部立即调集凿岩机等所需设备,凿了50天,才将4个边长8.6米、深4.3米的基坑凿完……”技术员郑熠珉回忆道。
3408号与3409号塔间跨越了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工程(简称“淮上线”),因此必须在淮上线带电前完成3406号至3410号这一牵张段的全部基础、立塔和放线工作。当时正值2016年初,该公司施工人员冒严寒对两基高273米,重近300吨的跨越塔展开组立作业。打拉线、立抱杆、组装、起吊,经过24天的紧张施工,于1月22日完成了此牵张段最后一基塔的组立任务。
为保证施工节点顺利完成,项目部立即着手放线,就连牵张场也是在立塔作业的同时平整出来的,一时间,大中小型牵张机、线盘、吊车、压接机火速运往现场。
1月23日,随着无人机带着轻质的迪尼玛绳飞跃淮上线,引绳展放作业正式开始。项目部全体员工冒着零下12摄氏度的严寒,奋力拼搏,于1月30日,圆满完成了该牵张段内的全部任务。
9月21日,在晋苏线苏1标段南段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场地上,16根大截面导线已经升空,该公司施工人员正在展放4根接地极50平方毫米的导线。“线路从安徽进入江苏后,就进入山区丘陵地带,基本上没有平整的大场地,仅山区这一段我们就平整出了6个场地,近15000平方米,挖掘土石方25000方。”陈根华说。
技术攻关解决施工难题
晋苏线苏1标段属特高压直流工程,横担长且重,最重一侧横担达8吨,长22米,这给吊装作业带来了不小难度。如直接用浮抱杆或双平臂抱杆吊装,需将拖绳拉很远且受力很大才能保证起吊过程不碰到塔身,在增加了起吊重量的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何缩短拖绳距离且减轻起吊重量将横担顺利吊起?这个难题摆在了立塔专责技术员王驰的面前。他多次向该公司施工管理部技术专家请教,会同项目部技术人员讨论,最后从该公司科技成果“双平臂加人字抱杆起吊酒杯塔横担”的方法得到灵感,确定了高空用人字抱杆起吊横担的方案,顺利解决了该难题。
3426和3424号塔位于藕塘中央,立塔没有场地,该公司施工人员搭设了1500平方米的施工平台,铺设了2千米的道路,塔材自藕塘岸边人工倒运,由于平台挤不出塔材堆放地,只得边运边组装;吊车进不去,双平臂抱杆无法立起来,只能采用浮抱杆组立,可打拉线又成了问题,藕塘全是淤泥,只有约一米深处有薄薄的一层硬土层,拉线吃力太小,给安全带来隐患。“那段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项目部成立了攻关小组,大家绞尽脑汁,反复讨论。”王驰说。最后定下来:增加每根拉线的地钻数量,由原来的三个增加到6个,先把塔脚安装好,在四个脚上打四根内拉线,以加强抱杆的稳定性,每次吊重限制在2吨内,总算把难题攻克了。
“我们这个标段基础型式多,掏挖式、大开挖、锚杆、嵌固式、灌注桩都有,大多数桩位地下水位低,我们就采用深井降水法施工,山区用爆破加凿岩机。”谈到基础施工的难点,陈根华介绍道。
“我们全线采用无人机展放初引绳,用3×1牵2技术展放125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用自行研制的‘炮车’进行山区材料运输,立塔用远程终端指挥高空吊装就位,基础采用直螺纹链接钢筋笼,立柱则用玻璃钢内面增加基础光洁度以提升工艺质量。”说到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晋苏线苏1标段北段项目总工邱健说:“为了打造精品工程,我们标段应用新技术12项,采用次新工艺15项。”截至目前,由江苏送变电承担施工的晋苏线苏1标段基础、立塔作业已全部结束,放线作业已完成80%,比计划工期提前了整整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