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前几天听了人民大学包政老师讲课,包老师引用了赫伯特西蒙的一个案例:人们将实验条件下的牛和草移植到城市湿地,结果是牛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人给它们专门种植的草。最终这个项目以发起人自杀告终。这个案例让我想起来一句谚语: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儿喝水。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应该这样发展吗?
当我们再次反思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时候,看到今天的补贴乱象和骗补行为,我们看到的恰恰正是这样一个可笑的场景:政府的职能部门牵着新能源汽车这匹马来到河边,然后竭尽全力的按着马的脑袋让它喝水。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汽车上,特别是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几乎所有的技术制高点都被外国人占领了,就连发动机ECU标定,中国的汽车厂家也不得不去找德尔福、联电。所以在传统汽车行业里,中国汽车厂家几乎已经没有突围的可能。而在新能源汽车上,特别是在三电领域里,我们和外国传统汽车厂家基本上还在一条起跑线上。
因此新能源汽车就称为中国汽车行业赶上甚至超过外国老牌汽车企业的一个机会,有人把它叫做”弯道超车”,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此国家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希望用政策调整的杠杆来鼓励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但是,这些政策在一瞬间就被各个汽车企业打得落花流水。从去年如火如荼的”大跃进”一般的大干快上,到去年年底骗补暴露后的舆论哗然,再到今年半年多来的偃旗息鼓的凄凉。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应该这样发展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次提起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任何人都是自私而理性的。企业一定是逐利的,而政策制定必须尊重和遵循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否则政府一厢情愿的制定出来的政策,无论门槛有多高,也无论检查有多严,最终只会有两个结果:或者限制死了行业的发展,出台的政策根本起不到任何促进产业发展的结果,或者继续生出类似骗补这样的乱象。
新能源汽车要发展必须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也就是老百姓得买单,天天喊环保半毛钱用都没有,老百姓是没有任何理由为雾霾自觉自愿地掏腰包的。而政府的补贴政策有用吗?要知道多少汽车企业拼了命地做市场调研,就是想闹明白车造成啥样老百姓才会掏腰包,可到现在没有一个企业能说清楚,政府几个办公桌后面的脑袋拍一拍就能想明白吗?
更可笑的是我们看看帮助制定政策的”智囊团”都是些什么人?笔者有幸参加了百人会的会议,发现里面真的是高手林立,院士、专家、博士站出来能吓死一片人的,还有中汽中心、中国汽车研究院的大腕儿们更是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号。可是他们无一不是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专家,不可否认这些在技术路线上造诣高到人人要献出膝盖的地步,可是我们却没有看到一个经济学专家(只是在北京的一次百人会会议上请了吴敬琏大师说了几句)。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本身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事情,为啥要全部请教技术专家出谋划策呢?这岂不是如同让一群世界上顶尖的外科医生去制定一个烹饪标准吗?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么向左走,要么向右走
前几天在亚布力论坛上,张维迎大师的讲话说得最直接:政府的补贴政策必须取消,这是符合经济学发展规律的。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么向左走,要么向右走。也就是说,要么坚定不移地加大补贴力度,取消退坡,在2020年前,通过补贴,给汽车厂家时间做研发,认认真真的积累,发动国家力量培养出一批真正可以与欧美汽车厂家对抗的企业。要么彻底取消补贴,学习低速电动车市场的经验,放开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所有新能源汽车必须进行牌照管理,将生产资质准入标准改为汽车上牌照的检验标准,宽进严出,让市场利用”看不见的手”来优胜劣汰。
每次我们提到放开新能源汽车资质的时候,就有人说汽车不是一般的工业,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保护。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呼吁:不要再提什么保护中国汽车工业的话题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足汽车销量百分之一的情况下保护有什么意义?我们不妨看看30年前的”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的白色家电发展,那个时候这些产品也是要有生产资质才能生产的,必须是在轻工部门备案和准入后才能生产上市销售。而那个时候消费者在干什么?结婚购买”三大件”看品牌就知道这家属于什么阶层,日子过的不错的,必然是进口的,合资的说明你家日子过得一般,如果谁家结婚买了国产的,这家人肯定日子过的不咋样。
三十年,仅仅是短短的三十年,你再看看,谁要是脑子进水才会去买进口品牌的白色家电。为啥会出现这个现象?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放开了资质,打破了门槛,提高了产品标准,政府营造了一个自由的市场环境,让市场说了算,让看不见的手去促进产业的发展。而在这个健康的环境中,看不到政府的寻租,看不到暗箱操作,看不到腐败。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不能这么做?
无论向左还是向右,绝不能一条腿向左,一条腿向右,即便你不扯了蛋,也会摔个屁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