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智能化运检是电网运检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它也需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发展要求。
运维检修作为电网企业核心业务单元之一,在保障电网设备安全健康、支撑大电网安全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特高压电网带来的强电气连接和智能电网带来的智能化交互,电网结构、运行特性和物理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未来电网运检逐渐呈现智能化发展趋势。
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下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6]392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的推动能源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发展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营造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等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智能化运检发展方向。
从《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与具体任务来看,未来能源互联网建设将呈现出层次分明的特点:第一个层面是能源物理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接入;第二个层面是能源和信息的融合,实现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的高效集成与智能化调控;第三个层面是搭建应用平台,推进大数据服务应用,开展信息挖掘与智能预测等业务,创新并完善能源大数据的业务体系;第四个层面则是搭建完备的生态体系,重在鼓励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利益相关方灵活自主地积极参与,促进能源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支持能源资源、设备与服务的资本化、证券化,为基于“互联网+”的B2B、B2C等各种形态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金融租赁业务等提供平台。
着眼于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和运检专业发展、响应“互联网+”智慧能源的要求,笔者认为,未来智能化运检需要积极主动适应“互联网+”和智能电网发展,深化智能化运检发展模式,推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新兴智能技术与电网企业运维检修的高度融合,重点推进设备状态信息实时感知、离散式数据采集与传输、海量运维检修大数据挖掘分析,从而实现对运检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进一步加强上下游供应商与专业检修商等信息对接,打造相关生态体系。
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三五”期间,统筹推进送端电网和受端电网协同发展是电网企业面临的重点任务。今后几年,将重点建设东北、西北、西南三送端和“三华”一受端同步电网,全面加强配电网建设,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加快电网智能化升级。
在特高压交直流混合大电网建设期,电网运行特性和送受端电网相互影响将会对电网运行带来显著威胁。同时,随着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工程的建设,与传统电网相比,未来电网运行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电网运行风险概率明显增加。
保障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运维检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阶段需要借助先进的通信、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构建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征的运检新模式,实现电网运行状态智能监测、故障诊断的智能化目标。
与此同时,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运检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一方面,新兴技术应用将有利于运检技术创新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平台等新兴技术具备智能、互动等特征,有助于支撑运维检修与信息的交互,提升设备全过程管控、通道环境管理、运检智能化和电网运维管控平台的利用水平。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发展将带来运检管理模式的改变。例如,基于云计算平台可实现软硬件资源及业务应用的集中管理和统一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电网企业运检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一些传统电网设备状态信息可感知水平不足、部分设备的关键状态信息无法实时获取;状态检测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准确性、稳定性存在不足;此外,运维检修数据融合、挖掘应用水平存在提升空间,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应用、挖掘诊断力度仍可加强。
发展目标
从发展目标来看,未来智能化运检需要适应“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发展方向,实现运维检修的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与运检技术嵌入融合,全面建成立体化的智能运检体系,实现对电网设备的实时感知、在线监测、科学预警、智能诊断。
(2)构建动态交互式的智能化运检管控决策平台,实现运检资源与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快速响应。
(3)推进电网企业内部设备从源头至末端全过程数据贯通、安全共享和业务协同,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电网设备改造、故障等数据与95598营销数据、以及物资采购中设备供应商、产品批次等数据信息。
(4)推动形成涵盖设备供应商、专业检修商、中间服务商、租赁服务商等主体的生态系统,加快各种形态商业模式创新。
至于发展的重点方向,一是围绕数据信息源头接入,要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设备信息互联互通与接入。推进物联网技术与设备智能化深度融合,为智能化运检提供设备身份识别与状态感知,通过电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最终推进电网设备形成深度融合计算、通信、控制能力的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要实现基于电子标签的设备状态信息管理。利用RFID卡、智能芯片等技术制作电子身份标签,实现设备与电子标签一体化、终身化,从而及时、准确、全面获取设备全寿命周期内的台账信息。
二是围绕数据信息采集,要推进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的高效集成,实现设备状态、通道环境实时感知与在线监测。针对电网设备,实现设备状态的在线监测与实时感知,推进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在量测、计算、控制等多功能环节上的高效集成,实时监测各类主设备的关键状态参量。针对重要输电通道,着力提升输电通道环境监测与预警智能化水平。
三是面向数据信息处理与应用,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实现智能化的决策调控。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实现各类运检相关系统信息和数据深度融合,构建电网运检智能化管控系统,推进运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运检管理和生产指挥决策智能化。
在深入分析海量视频、图像、设备及环境状态等数据,进行智能化挖掘的基础上,构建运检智能化管控系统,最终实现运检信息状态分析、监测预警、故障研判、辅助决策、风险管控、资源智能调配、生产指挥等高级应用功能。
四是利用新兴技术实现运维工作智能化,提高运维效率。广泛推广应用带电检测、智能巡检、智能可穿戴装备、移动终端等新技术,优化整合运检资源,实现设备状态实时诊断、可视化和远程感知。进一步利用机器人、直升机、无人机推进巡检技术智能化;开发智能可穿戴装备,为巡检人员提供实时后台数据自动关联显示、查询及大数据服务功能;此外,深入推进运维可视化,加强变电站三维可视化展示,实现变电站全站场景动态可视。
五是围绕生态系统建设,以运检为枢纽,构建涵盖多方主体参与的生态体系,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在电网企业内部,实现物资采购、设备运维、客户服务等各环节数据联动贯通。例如,结合智能监控、故障诊断、状态运维,并不断积累大数据进行机器自主学习,进一步向上溯源,指导前期设备选型,实现从资产的开发到维护和使用等全过程资产管理的闭环。
面向电网企业外部,营造包容、开放的生态系统,推进各种类型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输配电价改革对节约运维成本的要求,尽量选用低维护、免维护的设备,选择设备质量高的供应商建立长期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