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成立两年来,创新打造出了“民情通呼叫热线”、“精品一刻钟”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民生服务品牌工程,国家工信部还将兰州市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确定为全国信息技术社会服务管理行业标准,并牵头组织了全国产业联盟进行推广。
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们近距离了解了兰州巧借“三维空间”与数字技术服务于民,在两年间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便捷、服务全面、互联互通、运行高效”的大联动、大联网的共享平台。
“兰州市信息化服务和互联网思维值得全国各地学习。”来自云南网的记者邓真珍说。
“完全没有想到兰州在人性化和科技上做得这么先进,让人觉得很意外,没想到这是一座这么温暖的城市。”来自网易的记者王晓晨说。
王晓晨表示,我们看到了现在的兰州,更看到未来的兰州发展。这两天,对兰州总体的认识就是,觉得兰州市政府特别为市民考虑。
正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实地调研后所说:“作息时间全天候,信息管理全方位,解决问题全过程,服务群众全身心”。
拨打“12345”,有事找政府!
兰州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民情受理处处长常曦介绍,“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是兰州市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承担的一项职责,统一受理市民在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和政府服务方面的20大类200多项咨询、求助、投诉和建议,可通过网络、信箱、短信、传真、微信、QQ、微博等方式,受理群众诉求,实现网上办事,为市民提供24小时全方位、全天候服务。
在兰州,所有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建设智慧城市,会让兰州这座丝路名城发展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健康、更和谐、更美好。
“智慧城市”建设提升生活品质
远在千里,可为自家小金鱼喂食;
家里天然气泄漏可帮你自动关闭阀门断气;
轻启按钮,孤寡老人足不出户便可享用热气腾腾的午饭;
手持市民卡,轻轻一刷,乘车、取钱、购物、缴水电费等支付问题轻松搞定;
在社区卫生所拍片,可通过网络接收三级甲等医院专家的会诊;
……
数字城管、数字社区、智能化交通、物联网、车联网等等,在兰州,这些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的生动画面,破解了一个个“城市病”困局。
建设智慧城市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9月21日下午,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行采访团,走进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
9月21日下午,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行参访团,走进兰州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创新打造出的民生服务品牌工程之一的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对兰州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探访,感受这一全新养老服务的魅力。
城关区是兰州的中心区,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8.8万人,约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18.8%。老龄化问题是当前日益凸显的重要社会问题,如何养老更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
9月21日,网媒记者深入了解兰州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模式。
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副院长张智表示,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2009年12月初,城关区委、区政府于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由政府主导、企业加盟、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虚拟养老院。虚拟养老院通过一部热线电话、一个指挥平台、一批加盟企业的有机结合,满足了老年人足不出户,便可在家享受专业化、标准化养老服务的愿望。
为全面提升虚拟养老服务水平,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2015年将虚拟养老院异地扩建,扩建后的虚拟养老院占地1154平方米,形成了一厅六中心,即:“调度指挥中心”、“质量管理中心”、“医养融合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老年产品展示大厅”,以此延伸为老服务领域、拓展为老服务内容、提升为老服务品质。
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运行6年来,已吸纳各类加盟服务企业126家,建成6个街道社区医养融合服务中心,将原有的11大类230余项服务项目整合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援助四大领域150余项服务项目。
目前,全区已有10万余名老人注册入院,服务总量已达到404万人次。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国务委员王勇、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先后视察了城关区的虚拟养老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
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分别被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全国妇联等部委授予“全国社区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全国民政系统优质服务品牌”等称号。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兰州有自己独特的品格,这座城市的市民诚信明礼、追求卓越、勤俭自强。在物质文明极为发达的今天,他们更注重城市生活品质的追求。而“智慧城市”的建设正顺应了兰州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