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新疆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表示,在电力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电源装机仍保持较快增长,新增的用电市场已无法支撑新能源等各类电源增长,是部分地区弃风弃光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的根本原因。
为此,今年3月底,新疆自治区在召开的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柴”“以电代气”的电化新疆工程,全面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居民采暖、工业生产、储能等领域,推广电采暖、工业电锅炉、电蓄能调峰等电能替代措施。
开展风电供暖,实施“以电代煤”。在去年,新疆发改委就已批复乌鲁木齐市和阿勒泰地区共计35万千瓦风电项目参与供暖。并要求“十三五”期间在乌鲁木齐市、阿勒泰等区域开发风能资源必须参与风电供暖建设。两地部分地区已在去年率先实施了风电供暖试点。
据了解,目前新疆在电动汽车、石油勘探、机场APU等领域积极开拓“以电代油”市场。现新疆已建成充(换)电站各1座、离散式充电桩85个。其中乌鲁木齐市已初步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日可满足133辆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此外,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电制农副产品、电冷藏库等电能替代新技术应用。主动跟踪自治区民生项目建设,积极推行电能替代,配合各地政府开展杏热烘干房、大棚蔬菜等服务“三农”项目,先后解决南疆四地州2757家杏热风烘干房生产加工用电,实现106个蔬菜大棚的电采暖用电。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通过实施电化新疆,未来新疆电力消纳市场将进一步得到扩大,弃风、弃光限电率将会降低。
未来方向促使新能源回归理性发展
上述措施,有的是基于长线,需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有的则是立马发挥功效。比如,目前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全国消纳市场负荷下降,即使加快外送通道建设,疆电外送也会受到一定限制,致使部分外送电源转为疆内消纳,进一步压缩新疆新能源市场消纳空间。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从长期来看,新能源要从以前重视规模扩张向规模和效益、建设和运营并重的方向来发展,而且要把发展的重心放到提质增效上、转型升级上,目前而言就是要把现有的新能源电力消纳好。同时要更加合理地把握建设节奏和时序,让规划更加科学。以此推动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此,《意见》提出:新疆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合理把控新能源项目开发节奏、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对不具备电网接入和市场消纳能力的地区,不再规划建设新能源项目。对弃电比超过20%的区域,不得申报下一年度项目开发建设计划,今年不再新增自用风光电开发建设计划。很明显,此举旨在遏制风电、光伏的无序过快发展。
李创军满怀信心的表示,当前弃风弃光率基本已处于高点,但随着后续各个措施的实施,弃风弃光率将逐步回落可控,届时,新能源消纳难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