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于LBS的实时数据库的完善。
实时化是未来城市管理的另一基本要素,目前普遍采用的就是LBS技术,而随着各类传感器在城市中的大范围应用,城市运行的实时采集数据量已经呈几何级膨胀。对于这个庞大数据的处理或可以通过构建云计算数据中心来解决,如何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则是实时化的又一门槛。乐观的来看,特斯联在解决方案中提及了QMDB实时数据库等产品,即采用专为LBS服务的位置信息设计的时标型数据模型,通过专有的数据通道跟网络三维图形引擎进行连接,以实现终端数据的高频率采集和储存。
3、城市的网格化管理思想。
关于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已经有不少解决方案的出现,但特斯联网格化管理的思想似乎可以看作是一种革命和创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不仅可以将各类事件可以落实到具体网格,还实现了对管理对象在空间、时间和内容上的精确定位。而且网格划分的方式也更加多样,比如根据行政性网格自动划分、根据坐标自动生成网格、根据道路名称自动生成网格、自由选择城市要素自动生成网格、手动网格划分等。这便解决了不同城市的差异化问题。
4、综合资源调度系统的成熟。
能否打破不同数据之间的藩篱,是摆脱信息碎片化的关键。如何在二维地图、三维地图、全景地图等基础地图数据的基础上,将一个城市的视频、位置、数据资源等融合于一个智慧城市综合资源调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慧城市碎片化的出路。特斯联的解决方案利用基于网络的高速三维GIS引擎、模型数据库、实时数据库技术,在统一的地图上集中展现了城市实时运行状态,对应急事件的指挥、智慧化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不难想象,即使缺少智能在线排水检测系统,以特斯联的解决方案为例,借助三维视图、LBS数据库等可以迅速找到积水区,在第一时间组织施工人员去抢修,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对排水管网进行智慧化管理也未尝不可能实现。肯定的说,智慧城市并非是纸上谈兵,只不过当下的智慧程度还比较基础。
回到文初的话题,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所谓的智慧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这终究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可以预见,随着技术从雏形逐渐羽翼丰满,特别是VR、A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落地,未来势必会有大批的资本涌向智慧城市,各自为战的巨头也将结束厮杀走向合作。
但愿这个时间点不会太远。
另外: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土壤。随着科技部在2013年10月将20个城市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220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各地先后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综合分析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少运营准入标准,存在项目一哄而上等现象。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体系,项目建设水平、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智慧城市的建设。
2)缺乏详细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路线。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盲目跟风,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或者是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没有深刻领悟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国家打造智慧城市的核心目的。
3)缺乏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环境。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而当前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这一特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推动智慧城市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来推动建设,无法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将直接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严重不足。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加快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求解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1)要制定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联合推进,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加强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2)要考虑各个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自身特色和需求出发,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着眼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统一规划下考虑到每个城市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3)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和法制环境,建立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