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你了解配电网吗? 配电网发展大事记(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国研中电EPTC微信公众号    2016/8/12 11:35:10  我要投稿  

预计到2020年,高压配电网变电容量达到21亿千伏安、线路长度达到101万公里,分别是2014年的1.5倍、1.4倍,中压公用配变容量达到11.5亿千伏安、线路长度达到404万公里,分别是2014年的1.4倍、1.3倍。

根据能源局数据,2014年配电网投资约1700亿元,如2015-2020年完成2万亿元投资,预计2015-2020配网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84%。未来5年,中低压电气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

“十三五”能源基建补短板提速数万亿配电网建设成重头戏

编者获悉,酝酿中的“十三五”能源规划在强调去产能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也将成为重头戏。与新增跨区输电通道“慎重研究论证”的政策取向不同,配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建设将全面提速,市场规模高达数万亿的级别。同时,油气管网和储备应急设施建设也将加快,目标是形成“四横三纵”主干管道和七大储气基地。

据了解,上述措施与破垄断改革相辅相成。在完善能源价格机制的同时,将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平放开,并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环节。

“当前电网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电网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接入电网矛盾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而且电力生产与消费思路也发生了变化,‘电从远方来’与‘电从身边取’要并举。”参与“十三五”能源规划征求意见的人士告诉编者.

因此,未来5年电网建设的思路是,适应新常态下跨省区能源配置需求减弱的新趋势,在建成大气污染防治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及其他已开工输电通道基础上,按照符合长远能源流向、有利于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老少边穷地区优先的原则,稳步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和煤电基地外送电通道建设,重点新建川电外送、云电外送、疆电外送、东北和蒙东电力外送等输电通道,探索建立灵活可调节的跨区输电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外来电合理参与本地电力市场竞争。

“十三五”期间新增跨省跨区输电规模8000万千瓦以上,实现清洁能源外送4000万千瓦以上。

与跨区输电通道的“稳步推进”基调所不同,配电网和“互联网+”智慧能源(业界普遍称为“能源互联网”)建设则全面提速成为重头戏。根据《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据安信证券分析师称,目前我国用户端电力销售的金额大约2.5万亿元,加上建设投资,可以估计能源互联网的市场至少在3万亿元以上。

今年6月底,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冶表示,目前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和行动路线已经初步形成,而《“互联网+”智慧能源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也将很快下发,重点是要推动先进储能、智能电网等一批产品和技术加快实现突破,预计今年会带来超过400亿元的投资。同时,国家发改委在能源互联网领域也安排了3亿至4亿元的专项建设资金,对首台套设备和重要的研发示范项目给予支持。

油气管网有着同样的“短板”。按照“十三五”能源规划,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力争达到10%,但当前基础设施的现实是:管网密度偏低,储气调峰水平落后,用气人口比例仅为21%。

对此,编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将按照“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原则,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四线五线等跨境跨区干线管道、中卫至靖边等跨省联络线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供气支线。同时,统筹长江经济带原油管道布局和区域管道建设,以炼油基地为节点,完善沿海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和陆上、海上原油进口通道,鼓励企业间通过油品资源串换等方式提高成品油管输效率。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0.4万公里,干线输气能力超过4000亿立方米;原油、成品油管道总长度分别达到2.3万和3.5万公里,输油能力分别达到5.7亿和2.7亿吨。

此外,储备应急设施的建设也是一大战略重点。早在2003年,中国就开始筹建石油储备基地,计划用三个五年的时间完成三期共7000万立方米的战略储备,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四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等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完成。

二期工程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并启动后续项目前期工作,建立企业义务储备制度,鼓励提高商业库存,支持资源国在我国建设储备基地。同时,加大区域地下储气库建设,扩大完善沿海液化天然气和城市储气调峰设施。2020年建成石油储备库容4460万立方米,石油储备总规模达到净进口量90天水平,储气库工作气量达到天然气消费量4.6%左右。

投入257亿!深圳电网要“变身”

近日,深圳市经信委、深圳供电局在光明新区联合召开深圳“十三五”电网建设动员大会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现场会,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未来5年南方电网公司将投入257亿元为深圳电网“变身”升级,预计“十三五”末全市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将小于1小时,福田中心区、前海合作区年将小于2.5分钟。

据悉,257亿元投入将把深圳电网打造为智能、高效、绿色、可靠的现代化城市电网,新增变电容量2894.6万千伏安、新增变电站84座,新增输电线路1984公里,建成深圳接受西部省份水电和粤东电力的主动脉。还规划了民田变电站等65项重点工程来缓解深圳电网运行压力。其中,179.5亿元用于加快配电网改造建设,而城中村低压配电网改造升级就将用到26亿元。

今年4月,光明新区管委会携手光明供电局,将包括玉律在内的6个社区纳入本次新一轮农网改造范围。记者在玉律村看到,整改后的村内线路井然有序,强弱电走廊严格区分,横平竖直,规范整齐。更重要的是,改造后的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大幅提高,可满足玉律村未来5至10年的用电需求。据悉,深圳供电局以“城市管理治理年”为契机,根治城中村用电安全和频繁停电两大顽疾,在全市积极推进城中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接收工作。

此外,全面支持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接入。按照规划,至2017年底南方电网将在深圳投资新建莲花山充电站等8个电动汽车充电站,2018—2020年期间将有18座变电站采用与充电站共建模式。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