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监会披露的《电价监管报告》显示,2015年全年,我国社会用电总量约为5.6万亿千瓦时,按照全国平均销售电价0.492元/千瓦时计算,全国售电市场总容量达到近全国售电市场总容量达到近3万亿元。根据中电联发用电数据,2010年至2015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总体逐年下降,电力行业明显供大于求,发电端竞争将促使发电企业控制运行机组运营成本,降低上网电价。发电价格的降低将通过市场化的电力交易模式传导到售电端,由售电公司和电力用户分享。售电公司这一新兴主体成为改革红利释放的直接受益者。发电价格的降低将通过市场化的电力交易模式传导到售电端,由售电公司和电力用户分享。售电公司这一新兴主体成为改革红利释放的直接受益者。
2 广东: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先行者
2.1、售电市场逐步放开,售电公司主体呈现多元化
本次电改的主要目的是形成竞争性的电力市场,还原电力产品的商品属性。售电侧的开放实现了终端电力产品的市场化定价,是核心改革措施之一。广东省是最早纳入电力改革售电侧试点的地区。从2006年起,广东开始试行直购电交易,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指导文件,极大地促进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展开电力交易,为售电侧电力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广东直接电力交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近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0%。
电改9号文明确提出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养市场主体,并在配套文件中再次提出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行业公司等7类主体可成立售电公司,从事售电业务。售电市场广阔的前景和盈利空间,吸引不同背景企业以独资或者参股的形式设立售电公司,参与市场交易。截止2016年6月,全国31个省市范围内已成立超过559家售电公司。
广东省经信委在今年1月和6月先后批复了67家售电公司,准许参与广东省电力集中竞价交易,其中既有发电企业投资设立的售电公司,也有第三方独立售电公司,各类售电公司竞争优势和发展趋势有其自身特点。
2.2、市场主体设立准入门槛
由于电力生产、消费必须实时平衡的特点,电力市场一旦运转失效,将直接影响电网安全。从国外电改的经验来看,在电力用户的准入方面,大部分国家参考电力用户接入电压和用电量,从大型工业用户开始,逐步放宽参与直接交易电力用户的交易资格。随着电力市场市场化水平的逐步完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的逐渐成熟,开放电力直接交易给越来越多的用户,最终使得所有的电力用户都能够自主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电力供应商。广东也不例外,通过相关文件,对电力交易中的市场主体包括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和电力用户的准入设立了门槛。
在直购电交易中,市场主体可以选择两种交易模式:双边协商交易和集中竞价交易。2016年广东省直接交易电量年度目标为420亿千瓦时,其中双边协议交易电量为280亿千瓦时,竞争交易电量为140亿千瓦时,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间可以采用不同交易模式。
2.3、竞价规则:价差对撮合,差额按比例返还
电力集中竞价交易的主要流程为:交易主体报价、形成价差对、排序成交、差额返还。由于相关交易规则文件中的表述较为晦涩,下面我们以具体示例说明竞价过程和价格形成机制。
假定某月集中竞价电量规模上限为2000万千瓦时,发电侧有四家发电企业参与,总申报电量2400万千瓦时,用户侧有四家用户(售电公司或电力大用户)参与,总申报电量2300万千瓦时。用户侧申报与现行目录电价中电量电价的价差,发电侧申报与上网电价的价差,形成的价差对(发电企业申报价差-大用户申报价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成交。
最终撮合结果统计:发电企业侧,发电企业A、B申报电量全部成交,C成交500万千瓦时,D无成交;售电公司侧,售电公司1、2、3申报电量全部成交,4成交200万千瓦时。
成交的发电企业平均申报价差为-457.5厘/kWh,成交的用户平均申报价差为-24.3厘/kWh,双方申报的价差电费总量存在差额,这部分差额按照交易中心事先规定的比例分别返还给发电企业和用户。发电企业获得的总返还差额在各个发电企业间按其申报价差电费占发电企业总申报价差电费的比例分配,用户获得的总返还差额在各个用户间按其申报价差电费占用户总申报价差电费的比例分配。若按照广东省今年前三批集中竞价交易的规则,差额按照75%和25%的比例分别返还给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
3 发电侧血拼,售电公司获得暴利
3.1、报价策略发电侧简单粗暴,用户侧技术要求高
3-5月份广东电力交易中心集中竞价分别成交10.5亿kWh、14.5亿kWh和14亿kWh。申报价差差额按发电企业75%、用户25%的比例分别返还给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结算均价分别为-125.6、-147.9和-133.3厘/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