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市场化主线建机制谋长远
张应伟说:“电力改革要体现市场化主线,主线必须清晰。成立电力交易中心、构建交易机制、组建配售电公司必须有市场味道。目前,贵州电改的框架、路径是符合‘中发9号文’精神的,市场化改革为主线的机制已经初步建立。”
“多元化的交易中心,多元化的售电主体,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核定独立的输配电价,市场准入规则、交易规则等陆续出台。目前,贵州电力市场体系框架已基本搭建起来,比较成体系。”汪拥军如是说。
宛会东说:“电力市场化的顶层设计,方向要准、步子要快,但也不能过大,不能适得其反。需要顶层设计,需要结合实际。电改有发展的阶段性,要把握好。寻找最大公约数,有序推进电改进程。”
对于电改预期,改革实践者们纷纷表示,电改绝不是停留在降电价层面。
在此轮电改初期,对于许多用电企业来说,因其此前未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对电力市场形势、电价形成机制、交易规则等缺乏足够了解,主观上认为电力改革就是大幅降低电价,在实际参与交易的过程中,因用电价格降幅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心中有一定的落差。
对此情况,贵州加大对用电企业宣传培训,举办多轮培训会议,通过贵州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平台,宣传电改政策,不定期举办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用电企业代表座谈会,鼓励发电企业、用电企业、供电企业三方互动,增强沟通和信任,已取得初步成效。
改革实践者们指出,推进新一轮电改必须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功夫,要建立“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电力市场体制机制,谋求长远。
徐兵说:“改革的核心是电价机制改革,还原电的商品属性。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不仅仅是降电价,是要形成价格形成机制,让供需建立相应的供需关系,动态进行价格调整。”
“推进电力市场化建设,我们担心步子迈不出来,也担心步子迈的太大,电力的安全稳定、市场化进程要统筹考虑稳妥推进。”张应伟表示,“建立市场机制,是持久释放红利的基础和源泉。此次电改在机制建设上必须认真考虑。电改从效果来讲是稳增长,更重要的是转型升级。机制的调整,对市场主体利益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考虑第二步第三步的问题,要着眼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