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通用汽车就曾提出,将电动车电池用于电网,实现二次利用。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对此认为,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一方面可以实现节能,另一方面,如果梯次利用得到普及,无疑将极大地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
不过有反对的声音认为,这些废旧电池大规模利用的前提是型号一致,且有足够多的数量,但其还面临着商业模式是否能够盈利的考量。相对而言,在小规模的家庭单位储能更容易实现。
淘汰高峰即将到来
技术瓶颈待突破
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大国,今后面临废旧电池处置问题将更为突出。随着淘汰高峰期即将来临,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有一定紧迫性。
不过,当前各生产厂商更专注于扩充产能,增加销量,对于电池回收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产业发展仍在初期,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闭环,回收之后的处理技术其实也不完善。尤其是还没有国内企业探索出回收利用后经济效益显著的商业案例,对其他企业尚不能形成示范效应。
此外,环保对电池回收再利用的约束性也越来越强。如果技术不成熟,被动回收企业可能会付出更高的后续成本,这也影响了其参与的积极性。
由这些电池的生产商或新能源汽车销售商回收,某种程度上更为现实。为了鼓励生产企业回收动力电池,不少地方政府也开始积极探索。例如,上海曾出台政策表示,车企回收动力电池政府将补助每套1000元;深圳则建立动力电池利用和回收体系,每卖一辆车厂商拿出600元、政府拿出300元,用于回收动力电池,初步建立电池回收的机制。
专家表示,我国当前关键是突破废旧动力电池处置的技术瓶颈,找到一条既环保又经济的可行路径。通过开发可行的商业模式,为今后大规模处置提供解决方案。
当前,要促成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可先行探索统一电池的技术标准,为今后大规模串联组合奠定基础。在此方面,相关部门可以牵头制定参考性标准,引导企业生产标准化动力电池。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主动而为,通过配套的财税政策进行引导,鼓励企业进行投入和尝试。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一些废旧动力电池处置技术越来越成熟,有的技术或设计思路本身值得借鉴。本田和日本重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就共同开发了镍氢电池回收量产工艺,从失效产品里面提取混合稀土氧化物,进一步熔盐电解为可直接用于制备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混合稀土金属。这一方式相比从矿山开采的稀土更具有成本和组分优势。此外,通过熔盐电解获得混合稀土进行直接应用,也避免了进行复杂的稀土分离提纯,缩短了传统回收工艺流程。这种循环再利用的处理模式可能会成为今后处理电子电器废弃物的主要回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