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如今,张口不提云服务、共享经济……似乎再谈“互联网+”也枉然——当然,在电力行业也不例外:
诸君试水“互联网+”,聚焦电力何处?
先来看几个例子:
近日,国家电网为丰富电费缴纳渠道推出一款APP“电e宝”,用户下载后可直接通过APP实现线上缴纳电费,同时这款APP还集合了购物、财富管理、保险购买、健康医疗等功能,被视为国网在“互联网+电力”改革中的新举措。
不仅是能源央企,近年来整个电力行业都在试水“互联网+”:如浙江国网桐乡市供电公司“智慧路灯云服务平台”项目启动,将路灯纳入云服务平台管理系统,实现对路灯的智能化控制。另外,博耳电力与石家庄供电系统联手开展用户侧变配电设备运维托管服务,该项目可针对用户端的配网设备,通过互联网提供实时远程服务……不过,这些“互联网+电力”的案例大多聚焦在需求侧,多数是应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的新型便民用电服务。
那么问题来了,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号角吹响的今天,仅在需求侧热闹一时的“互联网+电力”,能否看做是这一理念在电力行业的真正落地?
能源互联背景下,“互联网+”与电力的高契合基因
在编者看来,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行业背景下,“互联网+”和电力行业拥有先天的高契合度基因。
据媒体介绍,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电网的网状结构和泛在的清洁能源从外形到运营方式上均和“互联网”拥有高度相似性。在此背景下,以多源、互联、智能、泛在为特征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与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为核心的当代互联网技术自然拥有高契合度基因。而“互联网+电力”对电力行业来说,实则意味着无处不在的能源流通,意味着贯穿“源-网-荷-储”全产业链的高度集成和协调发展。
因此,在需求侧提供服务只能算作“互联网+电力”的浅层合作,从长远来看,“互联网+电力”应深入电力行业的整体变革,从技术配合发展为对企业理念、商业模式整体创新思路的全面渗透。
行业内外皆云服,该取哪瓢饮?
首先,作为互联网时代炙手可热的名词,云服务最先受到传统电力行业企业的青睐,通过虚拟技术、分布式数据存储、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创新使用,云服务可满足现代电力企业强化合作、增强创新及促使业务转型的刚性需求。目前,电力行业企业引入云服务主要有两种模式:
1.与大型云服务供应商合作。
行业外的云服务巨头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实力上均有不俗表现,但由于这些云服务供应商对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和相关技术门槛并不了解,因此携手业外云服务,电力企业需要经过长期的沟通磨合才能明确需求,实现深度合作。
2.行业内服务企业自建云计算中心,提供专业云服务。
这在业内已有成熟案例,如电网工程建设领域,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建成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并依托传统业务以在线云服务产品为载体,建设面向电力行业的一体化云服务平台。目前该公司主要通过旗下电+、在线教育、遥知(电力企业ERP)、协同设计、EPC总承包、售电营销系统等云服务产品,为用户提供垂直领域线上线下信息共享、软件开发、数据服务、管理信息化、业务信息化等在线SaaS服务。
行业内云服务供应商由于对业务熟悉,且拥有多年电力企业信息化服务经验,因此有望在短时间内为电力行业的“互联网+”提供深匹配、高可用的一揽子云服务解决方案。
风靡世界的共享经济,是不是电力界的新风口?
除了云服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商业模式也开始风靡“互联网+电力”领域。
共享经济是采取多种不同形式,通过免费或收费的方式,将资产或服务在个人之间进行共享,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为个人、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提供服务,通过闲置资产和服务的再分配、共享和重复利用实现资源优化。我们都知道作为共享经济最具代表性的众包平台——Uber,该平台没有一部汽车,只是通过手机预约出租车、私家车或与他人拼车,把“闲置汽车”的产能利用起来,几分钟内便可帮顾客与司机取得联系。至2015年2月底,该平台估值超过400亿美金。以协作提高效率,以众包实现共赢——这种基于共享经济的众包平台在电力行业可以得到怎样的应用呢?
上文提到的“电+”平台,是电力行业出现的首家众包服务交易平台,据已有资料表明,通过众包模式,电+将面向电网建设全生命周期,汇聚所需人力、资讯、软件、数据、设备、物资等资源,连接产业链需求方和供应方,为行业用户提供售电咨询、EPC总承包、勘测设计、软件开发、电网运检等众包服务,在实现业内资源高效匹配、打破行业壁垒、解决用户痛点的同时也“互联网+电力”提供了极具参考性的落地经验。
混合能源时代,或将诞生高度集成的最优化能源系统
专家指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将进入“混合能源时代”,即传统化石能源将转换角色,从过去的主导能源变为与“风光”等新能源共同使用,相互调节、匹配及互补的能源。
面对新的行业应用场景,受云服务、众包模式、共享经济等互联网思维影响的电力行业,将有望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基础,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全面建立起资源高度集成的最优化能源系统。直到那时,我们才能看到从能源供应侧到需求侧,以互联网思维重塑的电力产业发展引擎在逐步实现“互联网+电力”的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