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的三宗罪:氢产业链,贵金属催化,管理困难。
这就回到了最开始,燃料电池,就好像是一件看上去很美的衣服,但是穿起来并不舒服。
从2006年,我便认定,燃料电池的最核心问题,是氢产业链的问题。
杰里米里夫金先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到了能源的五大支柱,氢能就是其中之一。在关注的燃料电池技术,我不免要问,氢从哪里来。我也曾小觑过制氢技术之端倪,但是很遗憾,即使有产业,但是并没有产业链。
石油之所以能统治能源,完全归功于石油产业链的发展。除了我们熟悉的汽油和柴油,无数种工程材料,日化产品,都是石油为原材料。石油分离出的主产品和各个副产品,不但分摊着原料的成本,更重影响着各个行业。
举个例子,在东北建了很多风电场,但是出力却不多,尤其是在冬天,还是以火电为主。原因很简单,火电厂有一个重要的副产品:热。如果使用风力发电,肯定能节能减排,东北冬天的空气也会清新很多,但是供暖却无法解决。这就是我所理解产业链,不知道和经济学里专业的定义有没有不同,所谓产业链,就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有人去负责,不论是使用、回收或者二次开发。
当今,我们对石油的依赖,并不仅仅是汽油,虽然他是比重最大的。转过来看,不管是上游的制氢企业,还是下游的用氢终端用户,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联系。在如果用户仅是使用燃料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我想这个产业链并不会发展得很快。因为这种供求双方过于单一了,谁来做燃料电池车,谁来建设加氢站,届时又是一轮求补的呼声。很难产生市场与技术相会催化的正协同作用 。
说完产业链,再说说第二宗罪:贵金属催化剂。
燃料电池使用贵金属催化剂,是一个老生常谈却不能不谈的问题。因为我认为它是限制燃料电池发展的天花板之一。可能燃料电池的专家会说,燃料电池的成本不是催化剂,这点我很清楚,但是我仍要说它是燃料电池的天花板,是基因里带出来的缺陷。
在我看来,世界上有两种高成本材料,第一种是工业化不足,第二种是资源稀缺的。对于其产,通过规模化和技术进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比如燃料电池的成本最高的双极板。而对于后一种,规模化之后,带来的是成本的上升。这就如果镍氢电池的产量会左右镍钴矿石的价格一样。贵金属催化剂就属于后一种。
铂对于老百姓来讲,是一种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工业上,也是用于如电极、传感器这样的小众的产品。如果一旦铂变成了民用级产品,庞大的需求,会大大抬高它的价格。也就是说,燃料电池未来的成本呢,是不可估量的。虽然有专家信誓旦旦的说Miria上市,解决了贵金属催化剂的问题,虽然我看到了丰田将贵金属催化剂的实际产品上的用量,推向新低。虽然我承认,在技术上相当逆天,但是如果想大规模使用,可能还不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