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储能设施风电厂、光伏电站如何普遍化应用的问题,梁志鹏在会上给出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给什么能源储能就用什么样的能源价格。给风电储能,等于把多余的风电储存起来,过后再按照风电价格卖出来;如果是光伏电站储能,则按照光伏发电价格卖出来。但我们如果以储存电的成本计算,则远远超过风电发电成本和光伏发电成本,没有意义。”梁志鹏称,未来储能发展和价格有很大关系。只有成本继续降低,将来才能满足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发展的需要。如果中国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达到每度电5毛以下,甚至更低价格水平,才可能有意义。储能也要达到同样价格水平,才有广泛应用意义。
对于微电网,包括储能在微电网应用的政策,梁志鹏认为主要还是要和电力改革结合,靠市场化政策,微电网现在遇到最大问题并不是投资补助,或者价格补贴这些方面的问题,而是如何和电网建立运行关系和市场交易关系。
来小康:现阶段我国需破解从分钟级到小时级储能难题
关于储能首要突破的问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所所长来小康认为,现阶段我国最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分钟级到小时级的储能问题,而这个阶段储能的问题,恰恰是电池、电化学的强项。发电侧、用电侧恰恰在这些时段上,能显现出比较明显的效果。
关于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来小康认为,新体系、高端制造、商业模式这三个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因素。首先,储能装备等要技术经济性都好,现在靠装多个电池来达到跑三四百公里的车,不体现电池水平;其次,我国要实现设备的创新,而不是跟在美日韩后面跑;最后,企业不能闷着头自己研究、自己制造,没有后面商业模式支撑,构成不了良性循环,未来会转不动。
冯庆东:在发展方向、关键技术、经济性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国网能源研究院首席专家冯庆东认为:微能源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是主动配电网的基本单元。未来发展趋势是:尽可能多的接纳可再生能源、降低微网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配电网实现协调控制。可实现通过动态能量管理系统对能源设备的远程可视化操作和智能控制。他建议对智能微网的发展方向、关键技术、经济性及可持续商业模式开展深入研究。
邢军:建立能源产业基金,开启能源金融战略合作
为了更好落实国家战略、聚集社会资本、促进产业发展、支持金融创新、服务实体、规划产业链等的目标,6月5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的指导之下,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促进能源产业包括能源产业基金,成为对接资本、支持实体的平台。
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秘书长邢军说,为了推动国家发展战略重要板块,作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开发性金融,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下一步将重点关注和研讨微电网和储能领域,同时利用规划手段、市场建设手段,使一些不成熟项目、国家发展需要而市场不太支持、不太成熟的领域发展起来。邢军认为,作为国家开发银行发起的开发性金融社会组织,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会发挥独特优势,和中国能源研究会以及在座的各位学者紧密配合,把专家的智慧和国家政策资源、市场需求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国家能源局:发挥电储能技术优势,建立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长效机制
6月7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能监管[2016]164号)。通知要求,“三北”地区原则上可选取不超过5个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调峰调频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发挥电储能技术优势,建立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长效机制。该文件明确了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主体地位和电费补偿/结算机制,对加速国内各类型商业化储能应用市场的启动意义重大,储能发展有望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