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提出,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智能系统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纲要同时分门别类列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的计划,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生物产业倍增、空间信息智能感知、储能与分布式能源、高端材料、新能源汽车纳入其中。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良好,显现出极大的活力。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司长张卫华近日撰文指出,2016年一季度,工业中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
据统计,1~4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2.5%,工业机器人增长24.7%。另外,智能电视增长25%,智能手机增长10.8%,太阳能电池、光纤、光缆、光电子器件、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产品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意义影响也是深层次的。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所说,发展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才能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化解产能过剩等问题,补齐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短板。
据了解,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下,网络安全、大数据、智能制造、军民融合、体育等各个细分领域,或紧锣密鼓地研究编制规划,或加快供给侧改革步伐。(李子彬)
相关报道之二
储能成有效利用能源最后一公里
“储能已成为人类有效利用能源最后一公里。”储能不仅可以提高常规发电和输电的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也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平滑波动、调峰调频,满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互联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迄今为止,储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许多实际工程和示范应用。围绕“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易回收”的研发应用目标,各类新型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国务院2014年11月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将储能明确列入9个重点创新领域,大容量储能和氢能列入20个重点创新方向,通过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国务院2015年3月1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通过“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运营模式,积极发展融合的先进储能技术,提高系统的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2015年1月国家能源局也启动了储能产业“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的研究。国家发改委2015年7月28日发布《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加大压缩空气储能、大容量蓄电池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技术研发力度,开展规模化储能试点,大容量储能应用被列入四大工程之一。作为影响未来能源大格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储能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能源革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储能产业发展的前列,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导向、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积极促进产业发展,意图建立行业技术标准,抢占全球储能技术和市场制高点。许多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的多个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和引进储能技术,建设各类储能项目,研究和开发前沿进入发展机遇期储能产业将出现更多商业模式储能技术,并在电力发电及输配、离网孤岛应用及智能微电网中积极推广和利用储能技术。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海外储能市场已全面启动,开始进入第一轮爆发增长期。
纵观全球储能项目的实施情况,整个产业总体在向前发展,市场也逐渐扩大,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新兴产业。我国正处在能源革命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想打破能源瓶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大力发展储能产业。(王涵)
储能产业是整个新能源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的必须条件,被誉为“开启新能源时代的金钥匙”。储能也是绿色能源消费的基石,是新能源汽车替代高排放车辆的关键因素。随着“十三五”开局,绿色能源利用再次被提到新的高度,相信储能产业也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图为中国南车发布的储能式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