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尚未有统一的智慧城市评价标准,从而对地方智慧城市很难予以规划。部分地方存在智慧城市项目一哄而上、基础参差不齐、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状况,信息孤岛比比皆是。
3.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往往依赖于政府投资,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西部本就缺乏资金,最终将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推进。
四、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作为重大的创新和投资的驱动力,尽管面临着诸多问题,但不能否认智慧城市依然是当下及以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推进和指标体系的逐步完善,也将逐步规范和推动国内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扬州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在城市特质、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天然禀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健全系统性工程
科学构建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能够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总体效果能够达到最好,并且使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技术能够得到高度智慧管理。
2.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加强科学化管理
结合城市本身的环境和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做到合理统筹安排,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提升政府的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创新社会管理。
3.以落实民生为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智慧城市的试点也必将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