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生态圈”,“互联网+”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词汇与充电设施联系起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乍一听,还让人浮想联翩。其实,坦白的说,这就是一种“伪概念”我国的充电设施建设、管理、运营及商业模式尚未成熟,2016年1月1日国家的充电设施标准刚刚实施,充电设施补贴等政策尚未落实,各地的充电设施规划仍体现在纸上,因此需要我们全行业耐下心来,从最基础、最基本的做起。今天我想抛开这些“伪概念”,谈谈现实,谈谈我们到底该怎么发展充电设施。
“亚洲电动汽车之父”陈清泉院士曾说过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三好,即好的产品、好的充电设施、好的商业模式。”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好的充电设施?仔细思考后,我认为概括一下就是方便、经济、安全的充电设施。有人说你这不是废话么,其实越简单、越朴实的观点越接近真理。
方便、经济、安全这三点是好的充电设施所必有的特质,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能用传统内燃机车加油与电动汽车充电作类比和比较,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事物。要跳出传统的束缚,也就是说这里的方便不是比加油方便,经济不是比加油经济,安全不是比加油安全,而是更多强调用户在使用充电设施时体验和感受。
(1)方便
方便指两层含义,其一是用户使用的方便,其二是电网接入的方便。用户使用的方便是说对用户而言,能用最简单的步骤,为车辆补充电能,就是好的充电设施。忽略用户需求的充电设施必然是被市场所淘汰的。充电设施是一个细分市场,首先要明确服务的对象。由于不同车辆的行驶特性不同,应考虑分别考虑:
对于私家车而言,最方便的充电设施是住宅小区的交流充电设施;对于公务车而言,最方便的充电设施是单位停车场的交流充电设施;对于出租车而言,最方便的是充电站直流充电或换电;对于公交车而言,最方便的是公交停泊场的直流充电或换电;
这里的方便还指用户使用时人机界面是否人性、操作流程是否足够简单、支付方式是否便利等等。
还有一方面极其容易被大家忽略,就是充电设施接入电网是否方便。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有需求就要建充电桩、充电站,这其实是不全面的。充电设施一端连接用户,另一端连接电网,在建设运营时也要考虑电网承载能力,尤其是充电站、换电站要与电网规划先适应。
(2)经济
经济性的考量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很关键,对于经济性的指标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的看待,并不是说越便宜越好。只单纯说充电设施的经济性显然是不全面的,还要结合占地面积、配电设施、时间成本等综合考量。目前充电设施面临的问题不是价格上便宜不便宜,而是运营的问题。充电设施的经济性是体现在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下的,仅仅谈单套充电设施的经济性意义不大。
对于区域内充电设施运营商起码要做到在自己运营区域内的充电接口、通信规约、后台管理的统一。即使做不到联合其他运营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通用性、标准化,也要实现自己的内部统一,才能将充电设施的规模经济效应做到最大。
还有一点就是开放,目前充电设施市场的份额足够大,没有任何一家或几家企业可以垄断,国家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也从侧面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形成联合体,打破壁垒,才能实现社会投资的最优。
(3)安全
安全是充电设施的“命门”,好的充电设施应该保证使用者和对电网的安全。首先是设备制造厂商应该对产品质量负责,做好出厂检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有更高的要求?是否能增加更多的辅助功能?其次是运营商,应该对购置的设施进行严格验收,在运营期间做好状态检测,及时维修、保养,保证使用安全,承担相应运营安全责任。对电网的安全是指我们在热炒“智能充电桩”概念的同时,能否关注如何从充电设施硬件设计、控制策略、运营管理上减轻甚至消除对电网的不利影响?能否充分利用电动汽车的储能特性为电网调峰、调频?虽然目前看增加这部分功能不能取得收益,但从长远看,这是充电设施发展的必然。
好的充电设施不仅仅是“能用”的充电设施,需要有在方便、经济、安全方面有更高的追求。虽然现在整车厂商随车配有充电桩,但是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单单依靠整车厂商的力量不足以支撑整个行业。目前,整车主导充电设施的局面会随着充电设施运营商的出现和发展而平衡。充电设施产业需要在硬件设计、控制策略、运营管理上扎扎实实做一番工作,只有不断的创新与实践,才有可能成为明天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