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电力消费新模式 催生新的增值业务需求
推动智能化能源生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在电力消费终端,将实现精准感知、实时响应需求,完善现有业务、拓展增值服务。其优势在于,首先,能满足各类用能终端灵活接入需求;依托信息技术,实现配用电海量信息采集与处理,构建智能化电力运行监测、管理技术平台,使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等终端设备及时有效接入,形成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
其次,“互联网+”智慧能源将催生新的业务需求,实现客户用电管理优化、用能实时分析和预测、合同能源管理、需求侧响应服务等高级应用,并提供用电增值服务,与客户分享增值收益。例如,法国电力公司基于大数据实现了用电信息采集全覆盖。目前,全法已经安装了3500万只智能电表,智能电表主要采集个体和家庭的用电负荷数据。以每只电表每10分钟抄表一次计算,3500万只智能电表每年将产生1.8万亿次抄表记录和600万亿字节的压缩前数据。通过智能电表、电网运行、气象等数据高速处理负荷曲线数据,预测用电趋势,全面优化用电需求侧管理和用电调度。
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升级 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双向互动
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终端等技术,通过电网将传统集中式发电厂、风电场、太阳能电站、分布式电源等生产端和工业、建筑、交通等消费端紧密连接,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能源流、信息流的双向互动,推动发、输、配、用电各环节创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加快向开放、共享、互动、智能、绿色、低碳的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原有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安全为基础、能源流与信息流单向流动的系统架构将发生重大改变,以客户为中心、体验为导向、能源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的新架构及价值链将被建立,推动以大数据、云管理为特征的供应侧业务创新,以及以智能、节能为特征的需求侧服务创新,电力系统将由单一生产供电体系逐步升级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与竞争性行业相比,电力系统是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事业、重资产、设备专用性强、自然垄断、产品单一等特征。特别是电网,具有发输配用实时平衡、难以大规模储存、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依靠固有网络传输等技术特征。利用互联网技术,难以改变电力系统的生产消费链条。未来“互联网+”智慧能源融合应用的实质,仍是以电力系统为主导,信息网络技术为辅助的总体发展格局。信息流将实现对整个能源流的效率优化和安全调度,但难以根本改变能源流固有的物理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