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宇VS曹寅:“网红”青年对辩能源观
每一个新的经验、新的技术诞生都离不开布道者。在新能源领域,此次大会邀请的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主席廖宇和信达证券能源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曹寅,便是国内所有布道者中十分活跃的两位。他们能源圈的常见面孔,通过自己在工作以及所在国家的便利,给大家介绍非常多关于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外延,同时通过他们自己宣讲,给大家提供非常多的能源互联网现实案例,并由此成为能源圈中的“网红”青年。
在曹寅看来,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应为“互联网+能源”。他表示,从设备角度讲,能源设备正在日益简单化,而从消费者与生产者、调度者、管理者,包括投资者所有利益相关方关系上来看,能源行业的利益关系链正在日益复杂。曹寅认为,解决这一复杂关系靠的并不是能源技术,而是商业、是互联网,靠的是关系重构。
“互联网地区所有人随时、及时包括设备互联互通,代表信息交互方式、信用方式、各种各样组织机构的重组未来,这样互联网定义下边,我们可以发现能源行业需通过互联网商业模式、互联网理念,把日益复杂的系统之间、多参与者关系变着简单、可预测,再使能源行业进入清洁、低边际成本的时代。”曹寅说。
而廖宇则持与曹寅相对立的观点,其认为能源互联网应为“能源+互联网”。在他看来,能源走向能源互联网,一定借助互联网最重要的两个精神:一是互联网看重入口,能源为互联网提供入口资源,比如交水费、交电费;二是互联网提供解决方案,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解决方案,比如华东地区有将近2亿富有人群要度过没有暖气的冬季,这种生活与该群体的收入不能匹配,而这种舒适提升无疑是能源互联网作为基础的架构。
廖宇为能源互联网梳理了三个阶段:全球互联网(电网和互联网相联)、全景互联网(能源发、输、配、送最后目标都是用户端,打通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全能的能源互联网(实现光电气水等多种能源全部打通,以及使用形式、时间、地点的关联互通)。接下来便是商业家、企业家、金融家的进入。廖宇认为,只有认定能源转型的方向,坚信能源为主,以能源供给改革为主,走向互联网,走向能源互联网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