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充电+信息增值服务”的大数据经营模式
该模式主要基于充电设施掌握的海量信息数据,为上下游企业及其他相关行业提供信息咨询、广告营销等增值性服务,利用大数据优势获取收益。该模式由于附加值高,且具有平台功能,已得到互联网企业的关注与参与。例如,阿里公司已投入资金建设充电服务云计算平台。其优势在于对市场的影响力与控制力较强。
充电设施运营商不仅可与电动汽车厂商、充电设备供应商、电网企业等传统垂直领域企业进行合作,还可将充电设施服务作为信息入口,开展相应的广告、保险、汽车维护、售车、金融服务等。
按照2020年500万电动汽车保有量进行测算,增值服务利润空间将在200亿元以上。该模式的挑战在于目前尚未具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且实施企业需要具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与用户数据,及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除了建立明确的经营模式
使企业的优势得以发挥,
还需要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投资与营销策略。
以合作共赢增强竞争实力
由于充电设施业务投资成本高,经营风险与难度较大,一些企业重视通过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以收入分成方式增强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目前成熟的合作方式多样,包括与产业资本合资(如北汽与特锐德成立合资公司)、向金融资本融资(“电桩”公司获得乐视等风投融资)、与土地开发商利润分成(如万邦的众筹模式)等。
例如,国内2014年底成立的万邦新能源,实现了充电设施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的转变,通过充电桩免费建设、众筹获取土地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征地成本,将收取的0.5元/千瓦时服务费与土地业主方按一定比例分成,迅速在全国完成5000多个充电桩的布局。“电桩”公司与汽车金融、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启动电动汽车金融计划,提供多款金融产品,为源头购车提供便利;同时,与整车厂商开展合作,构建了国内首家电动汽车电商平台,共同培育潜在的电动汽车用户。
据估算,到2020年,充电设施直接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并与产业资本合作可成为未来电网企业发展充电设施业务的重要途径。
依靠“免费”策略抢占市场份额
在市场竞争初期,充电设施运营商对市场中优质客户资源与合作伙伴资源争夺较为激励,普遍实施了以“免费”为代表的营销策略。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免费”策略包括:“充电桩安装免费”“充电免费”“停车免费”“电动汽车免费租用”等方式,对吸引用户、合作方加入生态系统效果明显。例如,特斯拉公司的大部分充电站为车主免费充电,或仅收取少量停车费。美国ChargePoint将绝大部分充电桩免费提供给合作商户,通过后期利润分成回收投资,目前已拥有70%的美国公共充电设施市场。
电网企业可借鉴上述思路,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营销策略,加大市场促销投入,可考虑与合作伙伴(如汽车企业、设备供应商)共同负担相应“免费”策略的成本,扩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