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为建设先锋
不管是电子政务系统的规模化应用还是专车服务、网上订餐等日常应用,近年来,和智慧城市相关的高效服务案例并不少见,而这些具体案例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往往都不乏企业的身影。另外,从国际上智慧城市领域的先进经验来看,许多企业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
事实上,当下,一些企业已经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崭露头角并成为该领域的建设先锋。以乐视为例,基于智能手机、超级电视和未来的互联网汽车,乐视提出了“生态创新”的模式,它通过“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生态,让每个用户身边所能用到的东西都能连接起来,从而创造新的生态系统和盈利模式,带来了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的双重创新。
乐视网CTO、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强认为,未来的智慧生活场景应该是健康的、舒适的。作为未来智慧家庭的核心部分,智能家居需要生态型创新,更需要打破边界,给予用户极致体验。
与乐视开放的“闭环”生态有所不同的是,另外一些企业则重在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在本次论坛上,一场签约仪式格外引人注目。
华为公司、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三方举行了成立“中国智慧城市及大数据规划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三方将在智慧城市、大数据等领域展开多项合作。
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先生表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将从政策规范、客户需求等方面提供指导意见,软通动力将提供顶层设计、建设与运营、系统集成、业务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华为则将在物联网、基础网络、云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信息安全等信息通信技术上提供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三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强烈的互补性。
而这种互补性较强的合作无疑会带给外界更多憧憬和美好的想象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软通动力已在全国近100个城市展开智慧城市战略布局,而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则在政府、教育、交通、医疗和基础能源等行业得到应用,帮助全球4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双方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各自领域均表现卓著。
首先要有整体统筹规划和战略设计
2013年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IT投资规模达到2480亿元,年投资增长率为20.4%。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崔功豪教授认为,当下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缺乏明确的顶层设计和通盘的考虑,在相关内涵、重点还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一哄而起,另外也没有形成全民共建的热情和氛围。
对此,崔功豪认为,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需要有整体统筹规划和战略设计,通过更好地鉴定智慧城市的内涵、目标、重点、步骤等,才有可能把智慧城市引向健康的道路。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以人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和提高整体的生活环境、质量作为重点。“智慧城市和智能城市是不同的,智能城市主要是技术,智慧城市不是这样的”崔功豪说。
“如果我们在建设智慧城市的时候,能把主要目标、主战场面向社会需求,那么我们能收获最大好处,一方面能及时跟踪社会需求,并调整技术变革和应用的空间,另一方面能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李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