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与此同时,中国正在遭受严重的雾霾侵袭。您认为,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在控制空气污染、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处于何种地位?可以作出何种贡献?
李学春:我国能源供应和消费长期以煤炭为主,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重庆地处盆地边缘,空气湿度大、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自然净化,环境承载空间有限。煤的运、储、用等各环节造成多重大气污染,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环境承载能力带来极大压力。
据了解,每使用200万千瓦清洁电力,预计每年可替代燃煤29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4万吨、氮氧化物1.27万吨、烟尘0.24万吨,从而缓解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
因此,推进特高压入渝,可与重庆自身电源有效互补,灵活消纳西部清洁电能,还可有效缓解重庆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者:有人将特高压技术与高铁、载人航天并列为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现今,首条海外特高压工程已在巴西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您如何看待特高压技术与特高压“走出去”?
李学春:特高压技术对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至关重要。特高压电网,具有输电容量大、距离远、能耗低、占地省、经济性好的综合优势。我国工程实践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大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特大型电网企业,推动特高压“走出去”,是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的重要举措。
记者:请您结合重庆实际,谈一谈电网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十三五”您对供电企业和供电服务还有何期待?
李学春:“十二五”期间,重庆电网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五年来,国网重庆电力累计电网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7亿元;500千伏“日”字形双环网更加坚强,220千伏变电站覆盖全部38个区县,骨干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达国内先进水平;城镇配电网实现升级换代,供区农网改造面达100%。国网重庆电力积极践行央企责任,加快电网建设,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提升了居民的用电质量,有力地促进了重庆社会经济发展。
“十三五”期间,希望电网企业能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构建坚强主网,建设现代配电网,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同时,注重提高供电能力和质量,不断改善客户感知,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服务重庆“五个功能区”建设,支撑重庆市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