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瓶颈
就目前而言,能源互联网更多还是一个先行概念,微电网正处在爆发的前夜。但是因为成本原因,目前微电网规模应用存在一个瓶颈。
例如,按照10MW光伏电站分析,正常建设成本不会超过8元/w,如果采用锂电池作为基础的储能系统,配置20M瓦时储能电池,锂电池成本按照2.5元/瓦时计算,折合到一个地面光伏电站成本,仅初期蓄电池购买成本就会增加电站建设成本60%以上,这还不包含5年以后电池效能下降需要更换成本。如果采用成本相对低廉的铅酸电池(0.6元/瓦时),初期建设成本也会增加15%以上,这还不包含两年以后更换电池成本。如果采用成本相对低廉的铅酸电池(0.6元/瓦时),初期建设成本也会增加15%以上,这还不包含两年以后更换电池成本。
当然,不同电站的蓄电池配置需求不尽相同,新增成本构成占比会因不同需求发生不同变化,但是基于目前国家政策和蓄电池成本两大要素,决定了在目前的政策和技术条件下按照传统模式建设大规模储能仅从经济指标效益上分析是不具备可行性,这也是目前行业内各种储能,微电网项目需求讨论众多,实际落实稀少的决定性原因。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布的储能鼓励政策中均包含峰谷电价、阶梯电价、调峰调频电价补贴等细则,而此类细则目前在我国仍为空白。基于以上分析,目前微电网的发展阶段有点类似2010年国内光伏行业整体状况,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都有一定基础,因成本原因无法大规模推广。
未来趋势
从全球来看,目前微电网主要处于实验和示范阶段,尚未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但从过去五年来看,微电网的技术推广有范围扩大之势,全球微电网市场规模稳步成长。2010年,全球微电网市场规模和发电量分别为41.4亿美元和1.57GW,较2006年分别增长70.37%和70.65%,年复合增长14.25%和14.30%。
据SBIEnergy预测,“十二五”期间,这两项复合增长率将分别升至15.14%和15.31%,市场规模和发电量将分别增长102.40%和103.82%,达到83.79亿美元和3.2GW,进入较快增长阶段。到2020年市场规模和发电量将达到149.2亿美元和5.67GW,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构成中不断增长的比例,可再生能源整合使全球微电网的利用呈飞速发展势头。”未来5年,亚太地区、非洲和南美的偏远站点部署将迎来快速增长。此外,微电网还将为能源发达地区的设施建设开拓机会。
分析师指出,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是昂贵的整合任务,自定义接口的扩散增加了系统的成本。目前,欧洲和北美的研究机构及大学正在想方设法克服这些连接障碍,尽可能地创造微电网参与者的大型价值链,为微电网行业供给“燃料”。
因此,尽管目前无法大规模发展,但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储能产业发展以及未来化石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微电网将得到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