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风电更注重政策落实
2015年,弃风限电问题反弹、并网消纳步履维艰与装机狂飙突进,共同构成了风电行业发展的两极。新增装机容量的大幅增长越发给风电并网消纳带来压力。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728小时,同比下降172小时。弃风限电形势加剧,全年弃风电量33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13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
“2015年弃风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亿元,弃风损失几乎抵消了全年新增装机的社会经济效益。”秦海岩介绍。三北地区风电大发时节正是电网调峰最困难的冬季供热期。甘肃成为2015年弃风问题最严重 (弃风电量82亿千瓦时、弃风率39%)、风电利用小时数最低(1184小时)的省份。吉林以弃风电量27亿千瓦时、弃风率32%的数据退居第二。
2015年如此严峻的弃风形势来源于新常态下电力需求增速放缓,风电本地消纳不足以及部分地区风电配套电网建设 相对滞后,调峰电源结构单一、比重较低,火电项目建设规模依然维持较高水平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说,风电消纳更多的是利益分配问题。
弃风限电反复消长的困局也折射出,要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迈进,我们还需经历种种思考和尝试。正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所说:“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是必然趋势,也是其从替代能源走向主力能源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促使现有能源发展思维、体制机制、技术路线发生质变。”风电行业则需通过理顺利益关系,使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宏观管理政策体系,不断促进风电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解决弃风限电问题是“十三五”期间风电行业的关键任务,也是风电持续发展的必解之题。2015年,国家在破解这一难题的路上不断创新。
风电管理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使市场在风电年度开发方案编制中起引导作用。三个梯度的年度建设规模规定使弃风限电比例超过20%的地区不得安排新的建设项目,风电增量存量与消纳能力得以统筹考虑。
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首次明确了风电上网消纳的责任主体,明确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使风电上网消纳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
陆上风电价格下调给风电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引导风电投资向中东部转移,一定程度上控制风电大基地的装机节奏,支持中东部地区发展低风速风电场,倡导分散式开发。
合理调整结构布局,统筹控制存量增量,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协调平衡利益分配,以市场竞争推动技术进步、实现成本下降,逐渐不再依赖补贴。李鹏表示,“十三五”风电行业要破除弃风限电这一发展的最大障碍,就不能仅仅着眼于装机目标,而更应聚焦政策的落实,着眼增长质量,着力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