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7所示,方案1中不考虑负荷需求响应,因此没有LCFI和LCEI指标的评估结果;方案2、3下负荷调整频率指标LCFI分别达到3.41次/天(LCFIdown和LCFIup合计)和3.98次/天;负荷调整电量指标LCEI分别为0.91 MWh/天和0.67 MWh/天。引入储能装置充放电策略的优化(由方案2到方案3)后,负荷调整频率增加了16.80%,负荷调整电量指标减少了26.37%。而随着需求响应的引入,储能装置的放电次数增加,平均放电深度降低。
由上述评估结果可知,需求响应的引入对负荷尤其是关键负荷的故障率、停电持续时间等传统可靠性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但是付出的代价是系统中的可转移与可中断负荷对用电需求的调整及储能装置放电次数的增加。因此,计及需求响应与储能装置的主动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只有给出用户的需求响应及储能装置
3.4 用户满意度影响分析
响应负荷与储能装置的协调优化模型中的用户满意度约束对响应负荷的响应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图7和图8展示了不同指标(用电方式指标M和用电费用指标S)对日负荷曲线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用户满意度越高,负荷调整的可能性越低;用户满意度指标提供了量化用户需求响应意愿的手段,为主动配电系统的需求响应项目设计提供参考。图9展示了主动配电系统在不同用户满意度约束下的年运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