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区域布局的调整。就国内来讲,下一步火电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像长三角、珠三江、京津冀地区基本不让发展了,所以要强调布局的精准,不能像过去一样到处开发,拿到项目就上马。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愈发过剩,下一步就需要向境外发展了。
火电不慢反快 “十三五”要科学布局
问:但是近期,特别是审批权下放以后,火电项目有不慢反快的发展趋势,这是什么原因呢?
陈宗法: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火电发展空间已经非常小了,对于发电集团来说,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了,所以大家都希望能抓住。二是这两年投资体制改革,中央将电力项目的大部分审批权下放到了地方政府,但是没有想到这两年电力过剩得这么厉害。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为了保增长,愿意多核准一些火电项目,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保税收、保就业。三是煤炭价格持续低迷,火电的边际收益相对其他电源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这就会对电力投资起到引导作用。所以这几个因素综合在一起,可能会在今后几年形成火电发展的小高峰。
但是和过去相比,现在火电的装机速度已经明显下降了。其次,核准不等于开工,现在一些发电集团拿到项目之后,更多是把它作为项目储备,发电集团都会对这些项目进行排序和优选,因为大家还是感受到电力过剩的压力了。再次,现在发展火电和过去还是不一样的,现在新增装机都是6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高效机组,煤耗也比较低,而且基本都实现了超低排放。最后,现在规模小一些的火电主要发展热电联产机组。
但是总的来说未来还是要控制火电发展的节奏,防止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新的电力体制改革以后要建立市场体系,要进行新一轮竞争,站在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电力绿色转型的角度讲,要控制火电发展的节奏和比例,控制投资速度,也要避免将“十三五”火电规划做得过大,避免出现“囚徒困境”。所以“十三五”的发展考验我们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需要谨慎地规划布局,对未来远景有一个基本认识,发展才能更加理性和科学。
“十三五”如何部署新能源
问:我国西北部的风电和光伏发电由于当地消纳能力、外送通道的限制,以及东部地区用电量的下降,是不是已经达到饱和?那么在“十三五”规划中应该怎样部署新能源?
陈宗法:是存在这样的情况,像甘肃、新疆、宁夏、吉林,包括内蒙古的西部地区和青海都出现了弃风弃光的现象,对于这些情况也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认识,归纳起来我觉得有这几方面原因。一是集中投产的量比较大,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二是电网的消纳能力有限,包括智能电网和特高压的配套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三是这些地区高耗能产业下滑得比较厉害,电力需求在下降,所以出现了电力过剩;四是新能源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比如电价高、间歇性特征明显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造成了弃风弃光的现象。
“十三五”期间,一是控制西部地区新能源增量的发展,二是要加强智能电网和特高压的建设,三是通过技术进步把清洁能源的造价和运行维护费用降低。
“十三五”电力规划:四个面向
问: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中,原有的设在电力规划总院的电力规划工作,因政企分开和规划总院的企业化改革而有所弱化,近些年,我国电力规划工作有日益失控、失效的趋势,那么“十三五”电力规划需要作出哪些改变呢?
陈宗法:过去的规划更多的是具体项目的简单梳理和汇总,“十三五”规划要做的是电源和电网的配套、区域电力市场的平衡等等,要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总的来说要进行统筹优选,这样才能把规划工作做好,所以规划的思路要进行调整。就像前面说的,要面向市场和转型,面向未来和全球。过去政府部门对规划也不是很重视,可能还是更热衷于具体项目的审批,那时候电力短缺,资源浪费这个问题没有突显。现在电力过剩之后,规划和市场如何进行对接这个问题就显得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