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3C类供电区域、均匀分布供电模型下,不同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的可靠性指标随负荷密度的变化曲线
图14D类供电区域、均匀分布供电模型下,不同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的可靠性指标随负荷密度的变化曲线
根据图11~14,对于各供电区域类型下含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各种接线方式的可靠性,有以下结论:
1)同一种接线模式下,可靠性随着负荷密度的增大而提高。这是因为在变电站容量一定的提前下,负荷密度越大,供电半径越小,从而线路的故障率越低,表现为可靠性越高。
2)对于A类中压配电网,两种接线方式下DG集中接入比DG均匀接入的平均故障次数、平均故障时间和系统等效停电小时数低。电缆线双环网接线比电缆线N供1备(N=3)对于DG接入的可靠性性能高,但在DG接入过程中,电缆接线下双环网接线对于不同电源容量和典型负荷密度的灵敏度比电缆线3供一备接线方式低,可靠性性能提高不如3供一备接线;
3)对于B、C、D类中压配电网,各接线方式下DG集中接入比DG均匀接入的平均故障次数、平均故障时间和系统等效停电小时数低。因此,B类中压配电网各接线方式下建议DG以集中的方式接入配电网中。
4)对于负荷密度较大的区域,DG适合集中接入配电网,对负荷密度较小的区域DG适合接入均匀接入各负荷点。这是因此,随着负荷密度的减小,供电半径增加,DG形成孤岛运行的故障率提高,导致DG在负荷密度较小的区域集中接入配电网的可靠性低于DG以均匀的形式接入配电网。
5.2接线方式经济性分析
接入分布式电源后的配电网接线模式经济性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考虑分布式电源本身的建设运行成本、分布式电源建成后带来的可靠性效益以及分布式电源带来的环境效益。下面建立各费用的经济性评估模型,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的不同接线方式下的经济性效益进行分析评估。
根据前文所述的各种接线方式经济性指标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各类供电区域下含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各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在不同供电架构模型和电源容量下,经济性指标随负荷密度的变化曲线如下所示。
图15A、A+类中压配电网不同接线方式下含DG的单位负荷综合费用
图16B类中压配电网不同接线方式下含DG的单位负荷综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