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国家电网公司在香港推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赵建华  2016/1/22 9:01:19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全球减少碳排放、提高清洁能源比例的呼声日高之时,掌握了关键技术的全球最大公用事业企业——中国国家电网公司21日在香港推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根据中国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的介绍,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

刘振亚说,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想法已久。其中的动因之一就是,中国自主创新的特高压电网技术先进成熟,电力的远距离输送在中国已成为现实。±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距离可达5000公里,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世界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

特高压电网技术解决后,随之而来的技术难题是如何令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更具商业竞争力。

对此,刘振亚介绍说,清洁能源发展势头比预期更快更猛。2000年到2014年,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年均分别增长26%、45%,远远超过煤炭3.6%、石油1.2%、天然气2.5%的年均增速。其中,中国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年均增速分别达49%、68%。随着技术进步,新能源的经济性和竞争力将不断提高。风电、太阳能发电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全球清洁能源开发万分之五,就可满足全部能源需求。要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构建全球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即全球能源互联网。刘振亚相信,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条件已经具备。

他还给出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步骤,先是各国在其国内实现互联,继而在各大洲之间实现互联,最终实现各大洲之间的互联。他说,各国清洁发电、北极风电和赤道太阳能发电是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输送的主导能源。

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一笔巨额投资。刘振亚说,到2050年,要实现全球清洁能源比重达到80%的目标,包括电网、电源(电站)投资在内,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投资将超过50万亿美元。

刘振亚相信,投资全球能源互联网可获得不菲的商业价值。他说,借助特高压电网,可将风电从中国新疆输送到5000-6000公里外的德国柏林。目前新疆风电的成本大约每度(千瓦时)0.35元人民币,加上0.15元人民币的发电利润,两者合计折合每度8美分。再加上每度4美分的输送成本,到达柏林的电价是每度12到13美分。

德国的末端销售电价大约每度24到25美分。如此,每度电就有12、13美分的价差。如果用±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输送功率1500万千瓦、每年运行6000小时,每年就能输送900亿度的电力。刘振亚表示,由此不难算出每年可观的利润,投资回收会比较快。

尽管商业上、技术上可行,刘振亚承认,构建跨国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仍会面临不少障碍,但这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

刘振亚分析,全球能源互联网建成后,到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达到80%,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全球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上世纪90年代初排放水平的一半,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还可将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地区差异。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